“今路公老迈,其心愿唯念魂归故乡,埋骨桑梓,居延军民三老等多次为之上书恳请天子及朝堂诸公许之,奈何因小人谗言,竟不得许……”
“屈子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这校尉埋首拜道:“其望殿下、侍中仗义执言,为路公陈情于天子前,乃令忠臣能有荣归之日……”
这校尉说的非常感人,让刘进都有些忍不住眼眶发热。
张越更是几乎想要答应下来。
但理智却告诉他,不能轻举妄动。
路博德的事情很复杂,牵扯的人物更不是一两个。
甚至可以说,路博德这个事情,牵扯的不是一两个家族或者势力。
他将整个汉室新旧贵族全部牵扯进来了。
历史上路博德为何最后老死居延,甚至埋骨居延?
讲道理,他想回家随时可以。
无论是天子还是朝堂上下,没有人会阻拦。
但问题在于,路博德不想就这么不清不白的回故乡。
他要的是风风光光的回家,他所求的是名誉和荣誉。
由国家、天子赐给赏赐,给与美誉,甚至如当年的万石君石奋一般,赐给自光禄大夫或者郎中令、中郎将这样的头衔。
否则,他是没有脸面,也不敢就这么回故乡的。
不名誉的回乡,是耻辱!
不止他可能不能在死后享受进入宗庙,配享血食香火的待遇。
说不定,很可能不得不以发覆面,连坟茔都不敢立碑。
子孙后代,甚至可能不敢说他们是‘路博德之后’,乃至于很可能承受不住压力,不得不改姓!
所以,路博德只能在居延死扛!
扛到天子和朝堂回心转意,或者他自己老死在居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