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赏起先还有些愣,但随即就明白了过来,也道:天使所言极是!
田广却还没有转过弯来,挠了挠头:这天子下诏,节旄何在?
在理论上来说,大汉天子至高无上,口含天宪,言出法随,一口唾沫一个钉。
但在实际中,天子的诏命分为很多种。
因命令形式不同,主要分为制书和诏书两种。
制用于国事,通常作为政策的法令和国家大策的决定,而诏则用于一些私人性质和奖惩性质的场合。
于是,就展出了两套系统。
凡制书,要文武百官共议才能布,凡诏书,则一试三份,一份交由执行人,一份交给兰台,作为备案,一份天子自己保留。
三者合一,才叫诏书。
哪怕只是缺了一个环节,所持诏书就是非法的,持有人视同矫诏。
百年以来,这细节处的魔鬼,不知道坑死了多少人。
而刘氏天子也靠着这一手,玩弄了无数公卿列侯们的肉体与灵魂。
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甩锅和随时随地耍无赖。
受害者名单上,有着周勃陈平张苍晁错窦婴袁盎等名臣。
刘家的陷阱,防不胜防,让人无可奈何。
好在被刘家人忽悠久了以后,吃够了苦头的公卿大臣,自然也与时俱进的找到了应对之法。
于是,在元鼎以后展出了新的诏书制度或者说游戏规则。
凡诏令,必遣使节持节布告,公卿大臣才敢接诏。
不然,鬼知道你老刘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可没有人再想像窦婴那样,明明手里面有先帝诏书,结果反倒摊上了一个矫诏的罪名,自己腰斩弃市不说,还连累宗族一起遭殃。
这就是为什么,汉室前期矫诏案层出不穷,而到了中后期则迅减少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