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导前就是在给电影画草图。
通过声音,观众也会明白,噢,这个应该是学校。
港岛电影很少用声音蒙太奇手法来说话,最多就是火车鸣笛声这种简单的声音导前。这种表现性的声音蒙太奇,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这场戏拍摄的时候,实际上拍了具体镜头的。
只不过,在剪辑的时候,吴孝祖觉得用声音轨道来把观众的注意力放在声音上,对于影片个更有利。画面有时候的冲击感会很强,反而无法让观众注意到更多细节。
通过对话,可以传达出更多让观众铭记的信息。
电影上,声音渐渐降低。
“吴孝祖导演作品”这几个字突然出现黑漆漆的荧幕中间。
忽然。
一个男人的苍白手拿着黑板擦慢慢的把七个字擦的一干二净。
镜头特写。
手腕处,蜈蚣伤疤触目惊心!
这条带着蜈蚣伤疤的手,瞬间把观众从声音的世界里拽道画面之中,显得很平稳顺滑,一点都不突兀。
观众从声音中拔出来,心里没有突然的降落下去,而是被画面给吸引住,让观众期待有了一个平稳的降落入口。这点的运用看似很简单,但这处剪辑却要考虑到声音、色彩、画面几个角度来进行承载。
观众的好奇心被声音的描述和突然出现的手臂给勾起来了。
通过对话,通过表现性的声音前导,不但没有让观众因此感到枯燥,反而反而使得不少人对于接下来要出场的石神提起了兴趣。
电影继续。
黑夜。
蜿蜒长长的柏油路,路边的长灯明明灭灭。
一位穿着厚厚的的确良夹克,身子略显佝偻的男人侧影出现在荧幕上。
横轴长镜头下,男人步伐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