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那个在京城拍电影的港岛人(三)

作者:再来一盘菇凉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我也想着看看能不能套磁,学习学习人家怎么拍电影。也看看能不能给中心拉点关系……顺便借他的名头……”

尽管内地还未上映一部吴孝祖的作品,但是他电影在内地知名度不低。

这得益于粤省和闽省越来越肆意的盗版。

这时候,内地的港台电影全靠实体录像带,再过两年就会是videocd流转,更无法控制。基本上就由港岛非法到粤省,然后粤省的盗版片商会卖给各省的赴粤的经销商,再由这些经销商一层一层的把货分发到地市县城,再下沉的乡镇……

这条产业链真的很缜密,一条龙服务,不比此时健力宝的经销商差劲。

不过这时候一盘录像带和播放机最起码价值不菲,大多数人还是进录像厅看。再过两年,会更严重,vcd光盘的10块钱三张,有的地方甚至10元5、6张。

可以说内地老百姓对港岛的了解,许多都是根据录像带来的。

吴导也没法避免。

他的电影在内地很受欢迎,尤其是《古惑仔》、《赌神》、《双雄》这种片子,相当的提高了许多观众的审美。

“灯不拨不明,您这一席话真让我豁然开朗。高!实在是高——”

冯裤子一脸回味的明捧,“回头我就举一相机在旁边候着拍照。咱们这也是与港澳同胞进行艺术文化交流了~”

望着郑副主任操着手离开,裤子还保持着微笑,心里却十分活络。

这一琢磨,他就明白了,老郑也是有枣没枣打三竿子。

得嘞~

就tm当溜腿了!

反正天塌了个儿高的顶着,关他裤子啥事儿?

不过,他也挺好奇这个姓吴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对方的电影确实比许多其他港岛电影导演的作品高出一个层次。尽管也是商业片,但镜头、光线、美术都十分考究。

虽然他不懂怎么拍电影,但是美感还是能看懂的……毕竟三级美工师,后来也是一幅油画2000多万的主,不说是不是名人溢价或者其他原因在,客观评价,他的油画水平,确实非常不错。

紫禁城广场,白玉兰灯竖着两排,特别庄重,虽然不是礼拜天,但广场人不少。

长安街上不时跑过面的,还穿插着一些上海牌小轿车或者苏联的老牌轿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