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吴振宇扮演的‘曾哥’凭借这这一次平息整个‘双十暴、动事件’而立功,1960年往英国苏格兰场受训……
电影中没有太过讲解每个人的身份,甚至吴孝祖在某些事情上也做了变动,当然,不影响事件发展走向。
甚至所谓的郑先生、陆sir包括曾哥也都似是而非。
台下的观众觉得可能有些人就是吴孝祖捏造出来的人名或者张冠李戴。
倒是胡震霆看到这个曾哥的时候,眼皮挑了挑,似有所悟的看了眼前排坐着的吴孝祖。
电影过半,黑白质感的影像随着剧情的深入,让观众反倒是欣然就接受了。
看着电影播放,他们仿佛在看一幕幕历史的过往,恰好是港岛近几十年的变迁。
时代,
这两个字很是宽泛和概念。
但通过不同的视角,他们却看到了它具体的演绎。
原来是如此的具体,如此的接近他们的生活。
“大佬不是写邱心武,而是写一群人。吴导给一个时代做了一次侧写素描,临摹处一幅幅生动的形象。”卢燕桦心有所感的低声诉说。
“原来不知不觉,我们经历过这么多事。”
现场许多人都是40、50、60乃至70后,他们对于面前的一切其实并不算陌生,有些他们小的时候就经历过,有些是他们的父辈述说过。
从来没有人给港岛这段历史做一个画卷来供人了解和浏览。
吴孝祖在做一件并不讨好,但却值得所有人钦佩的事情。
这一刻,卢燕桦大概明白所有电影工作者与吴孝祖的差距了。
家国情怀?
历史敬畏?
或者是……对于时代的缅怀!
不,他缅怀的是时代中那些活生生出现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