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角色转换的跟风者与邀请函

作者:再来一盘菇凉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吴,《唐人街》的剪辑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你知道嘛,后期的工作人员都很爱它。不过,上映前的配合宣传路演你一定不能拒绝。”

哈维拿着叉子插着一个牛丸,十分夸张的添道:“你现在根本不清楚你在美国亚裔和许多热爱你电影的影迷心中的地位,相信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期盼着你来到好莱坞。”

《七罪宗》的票房成功,确实让吴孝祖这个东方人在好莱坞有了一点知名度。

但要说真的多期盼重视,只能说,论添,还是美丽国的的这些商人更会添!

对于哈维的恭维,吴孝祖心安理得的接下。

至于说他要求的路演,他也没道理拒绝,毕竟《唐人街》是他在好莱坞开始的第一部戏,确实需要他来站台。

当然,这次哈维来港,一方面是因为《七罪宗》票房大卖,确实要过来添一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唐人街》宣传,同时,也是吴孝祖邀请他来为港岛华语金像奖的电影交易展站台。

甭管说哈维后世名声有多糟糕,他确实是一个优秀的电影商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对于北美这些观众的审美及市场认定上,吴孝祖相信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千万千万不要用我们的思维去分析对方略显深井冰的做法。

第一是不值得,第二是……他们确实深井冰。

后世,西方学者对于中国有一个分析,吴孝祖觉得蛮有道理。

中国之所以与众不同,那是因为它与所有我们的国家不一样,它就是一个戴着面具伪装成国家的一个庞大文明,它根本不是一个与他们一样的国家!

吴孝祖比较认同这个认知。

所以,文明之间的碰撞,如果非要用浅显而又延伸的比喻到文化或者电影上来说区别肯定是有的。

这些即将参展的华语电影,吴孝祖需要哈维挑选一些能够拿到好莱坞去运作。

而且他比较相信哈维的一点就是,他这个人商业性太足了。所以并不会挑一些那种拍给欧洲人喜欢的那种华语电影。

这才是华语电影所需要……能出口,才会让更多人意识到,不一定非要拍那种电影,才能够在国外运作。

这一次的金像奖,吴孝祖邀请了大量内地电影人。

包括这次北影交流生,全都会作为金像奖的志愿者直接参与其中。

符合大众的普世观点和具有普遍性的内容更利于传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