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提案和影视城

作者:再来一盘菇凉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但是,当你走到一定地步,你就应该为你所代表的团体进行发声。内地电影发行改革其实外在推动可能比内在变革更有利,对于合拍片,吴孝祖也是放在了重中之重。

这个时候,其实湾湾资本是非常支持港片北上探寻前路的……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提前确定合拍片,那么对于华语电影会不会起到有利的一个局面?

这一点吴孝祖绝不怀疑。

尤其是,吴孝祖现在做的也是在为这个打基础。港艺与北影的合作,绝对是一步妙手,同时,在内地建设影视城更是羚羊挂角。

以他今时今日的影响力再加上胡老的背书,相信上边也会考虑这个所谓的‘文化先行、经济先导’的倡导。

在一定程度上,如今的吴孝祖基本上也代表了港岛演艺界的态度了,他提议的做法对于九七回归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甚至,会成为稳定港岛一个重要的政策!

所以,他写出来,这是很有必要的——总之不会干那种扛着网文坑网文的做法就是了……

这种题意对于现在有片商‘买单’的港岛电影自然也很有意义。

最起码也算是给大家找一条出路。

尽管这条出路需要披荆斩棘,可大饼摆在那了嘛,最起码前景确实是光明的……

前世90年代上半期是港岛与内地合拍片的一个小高潮,许多湾湾资本投资港岛电影公司与内地的电影制片厂合作,合拍片年产量超过30部,不过随着湾湾资本撤资,再加上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拍片在90年代后期陷入低潮。

直到2004年,cepa的出台及时止住了合拍片的颓势,港片可以以合拍形式进入内地,不受每年的进口电影配额影响。

这一世,吴孝祖希望可以提前有一个‘过渡规定’出现并且试运行。

这并不是不可能。

前世,缺少如壹零贰肆这样的桥梁,这一世,壹零贰肆完全可以在内地与港岛之间率先建立电影业的‘港珠澳大桥’。

壹零贰肆不过就是一个收费站的存在。

并不是所有内地电影在港岛都没有市场。90年代文艺片其实在港岛也有一定份额。

如果有发行上的支持,双方电影上的交流绝对是利大于弊。

“细细体味-1?”

吴孝祖笔辍不耕继续完善自己的‘提案’,在用词上也是多方考量,也算是为九七之后参z议z做个准备。

咳咳,吴sir这也算是谋而后定,当然,短时间不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