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同生收到来自万小峰的一堆诗词,就立马细心研读起来。
其中一首《将近酒,君不见》,跟另外一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更是让他赞叹不已。
不过读着读着,却皱起了眉头。
这货每首诗,都可谓金典,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风格”。
一个人写诗,受环境跟经历学识所限,都会形成自己比较固定式的风格。
但是万小峰这货的诗里,貌似看不到一个统一的风格。
时而温婉哀怨得像个女人,时而有豪迈大气的似个汉字,时而又像心怀家国的志士。
这……完全不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他甚至有些怀疑,万小峰后面是不是有个团队,或是工作室什么的。
带着这个疑惑他联系了万小峰,并将自己的疑惑委婉的问了一遍。
然而万小峰一句话就将他堵了回去。
“来来来,你去把华夏目前最牛的诗人召集起来,也出本诗集看看,能不能有我这本的高度!”
李同生顿时蒙了,把目前华夏几个有名的诗人聚起来出本诗集很简单。
但说要达到万小峰这本的高度,光是其中旷世之作就没有一个能作出来。
万小峰的话是没错,但是,这他喵是在看轻华夏的所有的意思?
那是万小峰不知道李同生的想法,不然一定会来句。
“我不是针对谁,而是想说在座的都是垃圾!”
一个现代社会的诗人群体,也想跟几千年传承的诗词文化比?
两个字送给他们。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