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岭南,听说也是如此,可惜直到如今才被燕国公发现,不然天下,也不会出现那么多饿殍。”谢偃点头赞同道。
读书识字的人,最差也是寒门,普通百姓,哪有机会识字,即便识得一些字,没人指导,也只能算识字而已,书写的繁体字,可不像打印出来的那么好辨认,尤其是还有人喜欢按照自己的习惯,或是简略几笔,或只是简写几个字,除了自己,别人根本看不懂。
虽然是寒门,那祖上也曾经阔过,眼界还是有的,教出来的后辈,自然也比普通人强。
如今的大家族,可不是明清之时,只知道压榨百姓,对于他们来说,传承和名声,最为重要,传承几百年的家族,不会缺少一点钱财或者粮食,他们自然不需要拼命的从百姓嘴里夺食。
只不过层次高了,有时候对下面会选择无视,所以有人就觉得冷漠,其实那只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而已。
至于饿殍遍地,那是天灾战乱,以一家之力,无法挽回;那种情况,即便全部家当投进去,也是杯水车薪,所以大家族在那种时候,只能保证自身,以及跟着的那些佃户,再多就无能为力了。
在天灾人祸面前,捐款是情分,不捐那是本分,哪怕别人有万贯家财,又怎么能怨恨别人不拿出来呢。所以见过了悲惨之事的几人,才会心生感慨。
“诸公有所不知,两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即便靠近城池,那也是杂草丛生,蚊虫遮天蔽日,蛇鼠乱窜。
是都督来了之后,把所有人集中起来,清除杂草,规划田地,新修水渠,才有今日的景象。”领路的小吏,只有一条胳膊,他没有表现自卑或者痛苦,听到几人聊天,忍不住插了几句。
“原来如此!早就听闻燕国公,治理地方,非常人所能及,两年多时间,就能让林邑大变,真是让人佩服。”萧德言微微点头道。
“那是的!林邑人和南洋土族差不多,又懒又笨,根本不懂如何种地,他们完全就是靠天吃饭,最多把杂草拔一些,所以以前,他们也只能勉强吃饱而已。”向导不屑的说道。
无论是以前在姑复,还是现在的林邑,王牧使用的小吏,除了世家支援的一些人,数量最多,就是伤残士卒,所以这些伤残士卒,对王牧非常拥护,也正是有他们在,地方上才能迅速的稳定,进入正轨。
每一个聚居地,最少也有一百户人,大家族的子弟识字,就做统筹之类的工作,而管辖,安排,领导,全是这些伤残士卒,他们本身就是百姓出生,所以只要没人闹事,就不存在欺负百姓,反而容易和百姓打成一片,平时又教导这些人种地,说话。
“能给我介绍一下,林邑那些地方,变化最大,那些地方又值得一看吗?”萧德言温和的问道。
“这个时节,正在整田,没啥好看的,要说值得一看,那就只有养殖场和果山了,上次陛下前来,就去看过。”小吏高二,是最早跟着王牧的人之一,他并没有返回部落,如今留在外面,有三个小妾,五个孩子,他觉得生活非常幸福,至少不用回部落去翻墙,辛苦半夜,就为了轻松一会,之后又觉得索然无味,哪有留在外面来得舒服。
“那好,就去养殖场和果山看看。”
一行十多人,沿着田边道路,向着远处山坡走去。
“这些水渠,都是最近一年修的,水车抽到上游,然后放下来,需要的时候,只需要搬开缺口就行了。”高二讲解道。
水渠其实并不深,也就三四十公分,就是在地里挖出来的,有些陡峭的地方,用卵石堆砌固定,清澈的水在里面缓缓流动。
“关中已经修了几年的水库和水渠,还无法做到,所有的田都通水,很多地方,依旧需要百姓挑水浇灌。”顾胤感叹道。
“那不一样,关中毕竟要大不少,而且我看过地图,林邑这边,水系要多不少。”萧德言摇摇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