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孟清寒在软件中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将这两端录音同时放在了一个音频轨道内,又将音频的可视化波形图案放大、拉伸到了极限之后,解释道。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让你们读两段一模一样的文字,你们也很难保证两段话的声调与顿挫完全一致。”
——“但是在这个软件中我们却可以看出,报案人在35秒至50秒,与75秒至90秒的这两句话的波峰、波谷、与分贝显示完全一致,甚至连毫秒都不差。”
——“这绝不可能是人类可以做到的巧合,因此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段话根本就是被凶手提前录制好,当时通过报警电话播放给我们接警人员的!”
——“而凶手一定也知道我们这段时间‘3分钟出警’的行动,因此他的目的根本就是把我们的警员吸引到漠北红都的后巷内,从而实施后续的计划。”
一席话说完,大家也都完全相信了孟清寒的分析。
同时在侦查二大队内,当初那几个很抵触这种“空降大队长”行为的老警员也顿时沉默不再言语,更没有人再去纠结为什么孟清寒这两天不去探望赵萝卜的事情。
因为大家都已经清楚,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破获此案,抓到幕后真凶,才是对赵萝卜最大的负责行为,除此以外的一切言语安慰、送温暖行为都是虚的。
但此时,孟清寒在给了大家十几秒思考的时间过后,随后又立刻将其它证据摆在了众人面前。
孟清寒:“各位,如果光是一个提前录制好的报警电话,其实并不能作为将本案从意外事故转变为故意行凶的结论,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其他的证据来共同定论。”
杨副局长诧异道:“小孟,你意思是说?在这次的事件里,你还掌握了别的证据?”
孟清寒点点头,解释道。
——“对!这两天我仔细分析了凶手本次设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分别是,1:3分钟出警。2:每天清晨8点整,准时来收垃圾的垃圾车。3:乌氏俩兄弟当时必须在平房内。”
——“第4点,也是本次行凶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各位请看大屏幕。”
说完后,孟清寒在指挥室的大屏幕中打开了一张照片,众人看去后,发现这是那辆出现在案发时的垃圾车,车头部位的挡风玻璃已被撞烂,因这段时间案情的调查需要,这辆垃圾车也被停放在了刑侦支队后院的内部停车场中。
孟清寒随后解释道:“各位请看,我认为,凶手策划的本次意外事故,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凶手最无法掌握的一点,那就是凶手无法保证那条疯狗当时一定就会顺利地跳入垃圾车内,而关于这一点的问题,凶手其实已经露出了马脚。”
孟清寒随后又换上了另一张照片,这是那辆垃圾车在还没有撞毁前,停放在环卫处停车场时的照片。
但是众人从照片上却很快就能看出,在照片中,这辆垃圾车的驾驶室玻璃竟被一块石头砸碎,而那个石头当时也是撞碎了玻璃后,落在车内的地板上。
孟清寒解释道。
——“各位请看,这里有一个非常巧合的地方,也就是凶手必然会在本次行凶中,不可避免地露出马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