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中国船队缓缓靠岸,大量华人码头苦力,在荷兰官员的带领下前去卸货。
巴达维亚就连苦力,也大部分是华人来做。马来土著很不能让人放心,因为经常偷懒且愚蠢,甚至会把货物掉进海水里。
就连这座城市的运河、城墙、房屋,都是华人建造的,由杨昆、潘明岩等华商承包施工。
筑城期间,华人必须每月缴纳1.5里尔(约一两银子)的人头税,否则就要义务帮忙修建城墙。华人为该城防御工事所缴纳的税款,是其他市民的五倍。建造市政厅时,华人缴纳的税款,是其他所有种族总和的三倍。
这些华人,大部分是万历、天启、崇祯年间来的,如今占到全城总人口的20%。
但是,他们大多已经结婚成家,娶的是马来土著女子。算上华人的妻儿,全体华人家庭,在巴达维亚占据的人口比例,估计已经超过40%!
纯种的欧洲人不到10%,欧亚混血同样不到10%。
中国船队卸货之后,海船开往船厂修补。船厂是东印度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和高级造船工匠,自然都是荷兰人。但是,船厂的中低层员工,全是来自中国沿海的华人。
林长福属于第一批华人劳工,万历四十八年移民。
当时也不叫移民,在广东过不下去,正好杨老爷招募劳工出海,林长福便拿了安家费跟去。
刚开始就是来筑城的,一分钱工资都赚不到,只是包吃包住而已。不参与修城墙也行,要么游回广东,要么每月交一两银子人头税。
林长福被骗得很惨,心里把杨老爷的十八代祖宗骂了个遍。
城墙修好,又要挖运河,挖了运河还要修房子。
荷兰人其实支付了工资,但都被中国承建商给私吞。修筑工作搞完,中国承建商也不放劳工回去,因为他们给劳工支付了安家费,还垫付了从广东到此的船票,中国劳工必须继续工作还钱。
为了维持自身统治,荷兰害怕华人劳工离开,于是专门抓捕马来女子,无偿分配给中国劳工做妻子。
华人劳工娶妻安家,便在此有了羁绊,大部分都选择留下来。
林长福的儿子已经十二岁了,跟着他一起在船厂上班,如今还只是个船工学徒。他们已经学会造大船,修船技术更是熟练,像林长福这种熟练工匠,每月的工资是6里尔(约4.3两白银)。
看似赚得挺多,但还有人头税,物价也挺贵的,每月存不了太多钱。
忙活了大半天,终于能稍微休息。
林长福将饭菜匀些给儿子,长身体的少年吃得多,船厂管的这顿饭哪够?
这儿子机灵,就是偏黑,马来女土著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