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瀚起事以来,规模最大的政府工程。
等事情做完,估计张国维都快死了,或者是干到一半就死了。
赵瀚对张国维说:“张爱卿,你这下半辈子,都得耗在治理黄河上面。”
张国维起身走到大堂中央,跪地叩首道:“若能把黄河治理完善,臣便是死在河堤上也值了!”
赵瀚没有让他站起,也不训斥他动辄下跪,而是说道:“治河期间,赐尚方宝剑,所到之处如朕亲临,地方官员必须全力配合。”
“谢陛下!”张国维更有信心了。
这是赵瀚第一次赐下尚方宝剑,主要是害怕地方官不听话,因为必然扰乱当地的民生经济。
赵瀚又说:“张爱卿,你依旧是工部右侍郎,挂河道总督衔,秩比尚书。哪天把黄河治好,就哪天直入内阁。说句不中听的,就算死在河堤上,朕也会追封你为阁臣!”
“谢陛下恩典!”张国维激动道。
各部大臣闻言,对张国维又是羡慕,又是感到钦佩和惋惜。因为这人不用干别的事情了,余生就等着劳碌奔波吧,而且极有可能死在任上。
赵瀚说道:“起来,今后别跪。”
“遵旨!”张国维笑着站起。
赵瀚告诫:“治理黄河期间,多多培养治河能臣。”
啥意思?
多培养几个能做事的,就算张国维中途死了,也能立即挑选官员补上。
不治不行,迟早出事,而且影响水运交通。
几十年前,淮河水深6—13米,而今只有3—8米。历史上,至康熙十五年,淮河水深仅剩1—3米,别说大型商船,渔船都有可能搁浅。
康熙为啥疯狂治理河道?
不是他心系万民,根本原因是漕运受阻,再不治理淮黄,京城的八旗子弟就得饿肚子了。
康熙朝的黄河治理,纯粹沿用明朝法子,将错就错继续糊弄。接连修建39座水坝,人为抬高洪泽湖水位,以增加蓄清刷黄的能力。
更扯淡的是,人为抬高洪泽湖水位之后,泗州随时有被淹没的可能,满清官员却不组织百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