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士子李及秀,同样抱着这个念头,可惜终究还是失望了,他只考了三榜第七名。
这个成绩,多半直接扔到地方,做那从九品的芝麻官,然后靠政绩和资历慢慢往上升。好在新朝的晋升途径不同,只要是进士出身,九品官也能一直往上爬,不像在大明时顶多能升到七品。
接着贴出二榜。
王遵训和孙承恩,历史上是顺治朝的两位状元。如今,一个二榜第一名,一个二榜第十九名。
其中,王遵训的卷子,被阁部大臣判为第一,但又被赵瀚撸下去了。
“一甲及第!”
中枢文吏高喊着,拿出黄榜贴出来。
“探花,沈公蔚,湖南益阳人,毕业于金陵大学!”
沈蔚站在人群中,脸上的笑容有些憨厚。
他只是普通农民出身,大同军收复湖南之前,他家里属于自耕农,连读村塾的束脩都拿不出,只能守在课堂外面旁听。
接着编户分田,沈蔚也读了新式小学,一路公费升入金陵大学。
而且,沈蔚在大学期间,就通过老师上疏朝廷,更改了湖南的一些施政方针。
“恭喜沈兄,贺喜沈兄!”
“同喜,同喜!”
突然,一个富商冲过来,抓住沈蔚的袖子问:“沈公子可曾婚配?”
沈蔚说道:“已有婚约。”
这个富商顿时失望透顶,旁边跃跃欲试者,也纷纷叹息离开。
沈蔚也在感慨,跟他情投意合的女同学,乃是富商家中的独女,其父母死活要招赘才同意婚事。
“榜眼,张公守约,广东南海人,毕业于广州大学!”
广东那边的士子,顿时爆发出喝彩声,围着张守约欢呼庆祝。
一群商贾又冲向张守约,忙不迭问及婚事,张守约笑道:“实不相瞒,犬子已经一岁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