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沉声道:“刘大人不用说这样的话,你尽力了。”
谢迁在旁拱手道:“李大人,谢迁脾气不好,以前多有得罪,还望见谅。”
李东阳还礼道:“谢大人不用说这些话,没什么见谅不见谅的,咱们是同路之人。两位大人,今日你们已然决定如此,东阳也不说什么了。可惜无酒,便以茶代酒,送别二位大人。”
刘健笑道:“好,以茶代酒,喝一杯。”
三人用茶盅代酒,一碰而饮。刘健和谢迁转身出了公房,快步而去,不再回头。
……
午门前,群臣朝着高大的宫门方向跪坐于地。
刘健谢迁两人联袂而来,沉默的文臣们纷纷直起身来。他们看着刘健和谢迁两人的脸色,发现两人神色淡然,似乎还带着些笑意,顿时心中有了些底气。
两位内阁大学士既然神态如此轻松,难道是事情有了转机不成。
“各位大人辛苦了。”刘健向众人行礼。
“首辅大人!”众人还礼。
刘健点头,在前方正对午门宫门处跪下,谢迁在他旁边跪下。
“臣内阁首辅大臣刘健,率外庭官员百余人,敦请皇上给予答复。皇上一日不答复,臣等便一直跪在此处。”刘健大声叫道,苍老的声音高亢而平静。
“臣等恭请皇上肃清内廷奸佞,请皇上给予回复。”群臣大声叫道。
午门紧闭,城头上守城兵马探着头看着下边的众人,指指点点。几只鸟雀不怕人,落到门口的青石上东张西望叽叽喳喳。
大臣们的呼喊毫无回应。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在刘健谢迁的带领之下,众人声嘶力竭的大声叫喊着,喊得嗓音嘶哑,喊得泪流满面。
数十骑从大明门方向的御道飞驰而来,刘健谢迁等人转头看去,认出了来者。领头的骑在一批高头大马的青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建昌候张延龄。他的身后,跟着的是一群锦衣卫校尉。
张延龄策马而来,带着众校尉在跪坐的群臣旁边勒住了马匹,无视了群臣投来的愤怒的目光,笑盈盈的看着刘健和谢迁两人。
“二位大学士,在这里练嗓子呢?午门距离乾清宫一千六百步,各位喊破了嗓子,皇上也是听不见的。”张延龄笑道。
谢迁怒道:“关你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