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也已经向大唐派出了称臣纳贡的使节,可是内心终究觉得不太保险。
特别是前些日子,当听到了有大臣前来禀报,言及了那中天竺之乱事,而那位中天竺国主,居然把大唐的使节给抓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时,四十出头的光胄王差点喜极攻心抽了过去。
为啥,不就是因为,终究有傻鸟蹿出来,让自己有机会用实际行动向大唐证明。
泥婆罗王国,愿意为了大唐的利益抛头颅撒热血,愿意成为大唐帝国最忠诚的铁杆蕃属。
而当听闻了那位副使王玄策前往高原借兵之后,光胄王虽然有些懊恼,不过好在,终于等到了王天使借兵之后,南下天竺平原的消息。“行了,莫要晃了,娘都快头晕了,给你写。”
“嗯,娘亲对我最好啦……”李明达立刻快活地笑了起来。
长孙皇后来到了书案前坐下,抄起了笔,蘸了蘸墨汁看向程处弼。
“就劳烦婶婶写上几个字:长安旬报一定会越来越好。”
“……”长孙皇后虽然不理解后面为什么要加那么几个字,不过还是全神灌注,凝于笔尖写下了这几个字。
程处弼小心翼翼地吹干了之后,这才精心地卷了起来,心满意足地告辞而去。
“处弼兄,你为何要让我母后写那么多字,不是长安旬报四个字就够了吗?”
“呵呵……我说贤弟啊,你母皇可是大唐的皇后,字可金贵着呢。
好不容易逮着机会,不让她多写几个,我岂不是亏了?”
“处弼兄,你这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李恪一脸黑线地打量着程处弼。
“你该不会想着要卖我母后的字吧?”
“呵呵……怎么可能,我会干那种没品的事吗?”程处弼不乐意地白了李恪一眼。
“你母后的作品,为兄我自然要精心的珍藏起来,日后也好经常欣赏。
感受一下这位大唐王朝传奇女性的文艺情操……喂,贤弟你走那么快做甚?”
李恪一脸黑线地快步前行,实在不想搭理这货,不愧是程家人,雁过拔发的架势。
二人出了宫之后,正好饭点,就近找了一家酒肆钻了进去吃吃喝喝,一面商议起了第一期报纸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