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明空听到这,心中泛起疑惑。
除了这些,农业书院还能研究什么?
还没问出口,袁新成就继续道:
“陛下可曾想过,同样的环境,为何不同的小麦生长的速度以及结出的粮食完全不同?”
武明空想了想,道:“除了环境,与天性也有关系。”
袁新成道:“陛下所言甚是,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某种方法,只留下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小麦,也就是天性好的小麦,扔掉天性差的小麦?”
武明空听见这个问题,眉头微微皱起,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袁新成见状,笑道:“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杂交育种就可以实现,所谓杂交育种便是选取天性好的小麦,按照遗传的方法,让它们产生后代。
这里头牵扯到大量遗传知识,臣在书中看到了许多要点,但是还未进行实验,因而无法确认书中所说是否属实。
但是,据臣目前所做的实验来看,书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可信的......”
他一口气说了很多。
小女帝听得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什么实验,什么遗传,什么杂交育种,更是听得云里雾里。
她自认也是饱读诗书,可是袁新成提到的这些词,她以前从未听过!
“你做的很好,希望来年,你的杂交育种能取得成果。”
方修由衷的称赞了一句。
他知道,对袁新成这样自小苦读圣贤书的翰林学士而言,能一心扑在农业上,钻研所谓的“杂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袁新成听见方修的话,转头看向他,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诚恳道:
“若是没有方相,臣如今还在翰林院做一些琐碎杂事,臣应当拜谢方相给臣这么一个钻研农业的机会。”
武明空看了看方修,又看了看袁新成,觉得脑子有点乱。
沉默了几息,十分直白的问道:“你方才说的那些,朕听得不是很明白,你直接告诉朕,你研究这些对朝廷而言,有何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