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整一个月后,袁术又派大军北上,收复辽东、高句丽等地。
这两地的兵马大部分都在战场上阵亡或被楚军俘获了。
面对战力强悍的楚军,各地官员望风而降。
即便有不服王化的死硬分子,也被楚军斩尽杀绝,以儆效尤。
其中大楚武举出身的小将毌丘俭,在征讨高句丽时表现十分亮眼。
他率军破城无数,被袁术加封为讨逆将军,随都督张辽镇守高句丽。
辽东之地大多是汉人百姓,袁术并没有大开杀戒。
他只是将辽东原有的豪族尽数迁往江南,使他们失去作乱的可能。
而后又把辽东所有的官吏撤掉,换上绝对忠诚于自己的臣子。
再加上驻守辽东的十万楚军震慑,公孙氏原有的势力荡然无存。
至于对高句丽的处理方式,袁术的手段就粗暴很多。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袁术首先把高伯固一脉的王室成员斩尽杀绝,杜绝了他们兴兵作乱的可能性。
然后又将高句丽所有的王公大臣贬为庶民,迁入大楚和高句丽降卒们一起采矿开荒。
经此一战,高句丽剩余的青年男子已然不多了。
几乎所有的青年男子都被高男武拉到了战场上,剩余的全都是些老弱病残。
这批青年男子投降之后,作为战俘被袁术拉去做苦力了。
这就导致整个高句丽阴盛阳衰,几乎有覆灭的危险。
楚王袁术爱民如子,不忍坐视高句丽百姓灭亡。
于是袁术便在楚国颁布诏令,招募五十万楚国男子前往高句丽定居。
凡是愿意去高句丽的男子,都可以在高句丽娶当地女子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