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诗圣杜甫的巅峰之作《登高》,被誉为高浑一气,古今独步,七言律诗第一。
杜甫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朝廷也和现在朝廷一般纷乱,天下也动荡不安。
而当时杜甫本人也和蔡邕一样的壮志难酬,想必蔡邕听了会有共鸣吧。
袁术转头看了看蔡邕,发现蔡邕站在那里,此刻早已泪流满面。
嘴里还喃喃的说着:
“生而知之者,这个世界竟然真有生而知之者,古人诚不欺我!”
袁术的这首诗,彻底说到蔡邕的心坎中去了。
前四句对景物的描写,理所当然的被蔡邕带入到现在的朝局当中。
萧瑟的落木和滚滚而来的长江,也让年过不惑的蔡邕感觉到韶华易逝,壮志难酬。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则让蔡邕无处释放的孤独感和对大汉日薄西山的无力感彻底的发泄了出来,是让他泪流满面的导火索。
最后一句‘艰难苦恨繁霜鬓’则道尽了蔡邕的一生。
蔡邕含泪注视着袁术,问道:“此诗何名?”
袁术平静的答道:“诗名《登高》”
蔡邕默念道:“登高……身居高处,如何不寂寥……”
蔡邕不相信这首诗是袁术所作,可是他又不得不信。
因为除了袁术,别人也无法作出此绝句。
蔡邕用长袖掩面,擦了擦眼泪,对袁术问道:
“公路,此诗真是你所作?”
看到老头儿激动成这样,袁术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承认了。
他只能打着哈哈说道:
“这个嘛,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