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作者:白马出凉州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五十三篇,还是明朝正统年间,道士张宇初将《墨子》刻入道家的典籍《道藏》里,才得以流传下来。

墨家的著作,为什么让道家的一个道士刻在《道藏》里记录下来,这又是一个千古奇谜了...

江重楼最近用手机搜索了大量墨家消失的秘密,也看到了很多关于《墨子》一书轶散的分析。

“焚书坑儒”和“侠以武乱禁”固然是最客观的原因,可孟子的一句话,却是《墨子》一书轶散的最根本的原因。

孟子曾经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这里的杨氏是指杨朱,他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认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这就是“一毛不拔”的来历。

当然,杨朱并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他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活出自我,这才是对这个天下最好的负责。

而一切号称有利于这个天下的事情,本质上都是有一群人在谋私利。

这才是一毛不拔的本意。

后来道家庄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理论,就传承于杨朱“一毛不拔”的思想。

可天下所有人都一毛不拔,君主还靠什么人治理天下?

所以,孟子说杨朱眼里没有君主。

而墨子的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兼爱,就是平等的爱所有人。

即便是不认识的路人,也要像父母家人一样去爱他们。

这就无法体现父母家人的伦理亲疏关系,和儒家等级森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论,完全相悖。

所以,孟子认为墨子眼里没有父亲。

于是,他不惜爆粗口大骂:“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是儒家的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在后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孟子在知识分子里的地位,那可是不折不扣的圣人!

圣人都对墨家爆粗口了,谁还敢传承研究墨家的著作?

这才是《墨子》轶散的最重要的原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