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扶乩

作者:白马出凉州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于是,每逢正月十五,闺中女子就拿出一个淘米的筲箕,用衣服布条装饰一番,到厕边去迎紫姑...

迎到房间里,再在筲箕上插上一支簪子,由两个女子扶着,其他女子跪地上祈祷一些问题,筲箕上的簪子就会在沙盘上写一些字来作答...

陆游曾经在《箕卜》诗里描述说:“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相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评,对不顺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

迎紫姑本来是闺中女子的一种近乎娱乐的祭祀活动,后来慢慢地就演变成了文人士子的一种高雅活动。

尤其一些考科举的书生,在科举考试前,都要扶乩请神,预测自己的科考前途,甚至就预先问科举的题目内容...

他们请来的神仙也是五花八门,太上老君,关帝圣君,吕洞宾...

有次,某赶考举子扶乩请神,求问这次的考题是什么,神明在乩盘上写道:不知。

举子再三求问,神明又写:不知不知又不知...

等举子上了考场,发现这次的科举题目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才发现神明其实已经说出了题目,只是自己没有参悟...

还有一个举子,也扶乩求科举题目,神明在乩盘上写了“不可语”三个字。

举子再三求问,神明又写了一个“署”字。

等到了考场,举子发现题目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果然是“不可语不如好之”,而且题目里有四个“者”,真是“署”字。

还有个举子扶乩求问自己登科的时间,神明写“万年”...

举子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登科中第,可没想到,皇帝有一年改了年号为“万年”,这个举子就中了当年的状元...

他这才明白,神明的意思,不是说他一万年才能登科,而是说他在“万年”这一年中第...

再后来,达官贵人也痴迷扶乩之术。

明末有位朝廷大官扶乩,求问自己的寿数,请来的关帝圣君批曰“六十”。

可是这个人一直活到了八十岁,到清朝还都没有死,他有次扶乩请神,偶然又请到了关帝圣君,就问这是怎么回事?

关帝圣君答曰:“某生平以忠孝待人,甲申之变,汝自不死,与我何与?”

原来,明朝崇祯十七年是个甲申年,那年闯王进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就被称为“甲申之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