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见丘明山如此,哼了一声也不接话。
林延潮笑了笑道:“丘先生还是说了吧。”
丘明山向林延潮道:“回东翁,此人乃歙县大商人吴守礼的族亲。”
林延潮讶然问道:“就是那向朝廷捐银二十万两的吴守礼。”
丘明山点点头道:“不错,去年黄河,苏松大水,南北多省迭遭旱涝灾害,歙县人吴守礼主动捐银二十万助赈。当今天子龙颜大悦,实授南京光禄寺属官两员予吴家。而许国的岳丈,与这吴守礼正是同乡同族。”
孙承宗恍然道:“难怪结好了其岳丈,就如同结好了许阁老,结好了许阁老,就结好了南北的徽商。故而苏府台派兵救援修建皇宫的木料船,那是在情在理。这些城狐社鼠。”
“我说得是苏严并非是吴员外,国难之时,他能举家抒难,此难能可贵。”
“什么难能可贵?”丘明山冷笑道,“这背后有什么往来交易,此我皆是不知,若表面视之,尔也想得太简单了。”
孙承宗被丘明山挤兑后,也不接口。
林延潮道:“依我看,苏严如此出力,恐怕他背后之靠山是许阁老。”
孙承宗道:“那东翁,没料到苏严的背景如此深,我们要扳倒他,岂不是难了。”
丘明山道:“就拿此事而言,若有人不长眼睛参劾苏府台,不仅得罪了皇上,还得罪了内监,甚至还得罪了许阁老。苏严为官虽酷烈,却并非不知阴阳之人,要弹劾他就是打草惊蛇,反被蛇咬。”
丘明山说完,心想林延潮还真是谨慎,若非先调查了苏严的背景,贸然一本参上,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丘明山问道:“莫非东翁真有参劾苏府台之意?”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不会参劾,怎么说以后共事,还是要摸一摸他的底。”
丘明山闻言,心想自己的东翁还真是口蜜腹剑。
若林延潮不打算参劾苏严,何必让锦衣卫费这么大的劲,打探苏严的靠山背景。
但林延潮心底已决定扳倒苏严,但那日在城头上,响马退去后,林延潮主动将功劳皆推给知府,让知府大大长脸,二人在府内官员面前,都是一笑泯恩仇的样子。
这边给人戴高帽,那边却打算下黑手。
不过丘明山心底却一阵阵欣喜,这样的东主,虽有时以民为重的想法迂腐了点,但大体与他三观相合。
孙承宗也理解林延潮,君子之道,有经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