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上又称门丁,司阍,门房,林延潮让展明,以及老家来的家仆司门内堂外堂门禁,百姓只许至正堂,官吏只许至二堂。
什么人可以见,什么人不该见,门上可替林延潮筛选,然后通报。林延潮要出门也需门上准备车马。
至于签押,就是签押房里的长随。
签押房里长随有稿签、发审、值堂、用印、号件、书禀六职,当然这是总督巡抚,藩司签押房的标配,如林延潮这等基层亲民官,签押房里也就三五个人。
林延潮让孙承宗总司,并用印签押之事,然后几个门生帮忙就是。
官场公文上申称详文、平行称关移、下行称牌票,这都要用印才能生效。官印就是官员权力所在,一旦失印,绝非丢官这么简单。
还有就是冒用印信,不少胥吏都贿赂衙门里的正印官的掌印,拿到盖印的牌票后,然后去民间敲诈勒索。
故而对官员而言,签押房就是机要之地,就犹如皇宫里文渊阁一般的存在。
若非林延潮对孙承宗如此信任,也不会将签押房交托给他。
官场有云,假门上,真签押。
门上看似掌握官员出入,权力很大,但签押才是真正接触官员,幕友之人。林延潮将门生放在这位置上,也有历练之意。
其三就是管事。
衙门里的管事,不同于管家,有管仓的,有管库的,有管监的,有管号的,还有有管厨的。
林延潮索性将之一并委给陈济川。
此外还有办差,跟班。办差就是出外办事,跟班就是照顾起居。
以当时官场的陋习,一名官员到任后师爷,长随都是自带的,往往浩浩荡荡上百号人。
到了清朝时,朝廷看不下去,规定督抚带家人五十名,藩臬带家人四十名,道府带三十名,同知、通判、州县带二十名,州同、县丞以下官员带十名
若多带降调一级,不过话是这么说,但没有官员真按这么办的。
故而林延潮任同知后,带着二十多名随从,也不算太多。
开厅视事后,忽门子传,有人远道来拜见林延潮。
林延潮心想就算钦差要来,也没这么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