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标准有八目,八目头两条就是,贪,酷。
所以林延潮在这时候放赵家一马,也是为自己免除后患,万一考察落一个'酷'字,则仕途尽毁。尽管这样的可能很小。
现在身为知府林延潮要给下面州县官员写考语,然后上报给布,按。
在巡抚制度前,布,按考察范围很大,但后来设立巡抚,巡按,吏部会更重视巡抚,巡按的考评意见。
布,按二司的考察权都被侵夺,林延潮身为知府给下面州县官员写的考语,当然更不如成化年以前,但这仍是非常重要的权力。
比如知府在考语里贬斥下面一名县令,但布,按二司一般也也不会驳知府的面子,写出相反的结论来。
所以这几日在府衙里,林延潮给下面官员写了考评,主要是几位知县,州官,以及府佐贰官。
林延潮对何通判,马通判,黄越以及虞城县顾知县,柘县李知县这些心腹一一写上不错的考语,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当然对于李知县而言,有了汪巡按的保荐,林延潮就算写一个中平的考语,也拦不住人家升官。
至于其他州县官员,就是'办事明白','才堪其位',也没有什么贬词。
写完这些后,林延潮即行文布,按二司,下面也就没有林延潮什么事了。
就在林延潮将考语送至布政司,按察司时。
河南按察使杨一桂,也正在忙着给下面官员写考评,考评要第一时间送至吏部,以免错过了朝觐考察的期限。
杨一桂正在写考评,这时正好分巡大梁道的程副使来到公厅里。
杨一桂看了程副使笑问:“程兄此去归德勘验,林三元拿什么招待你了?”
程副使拿起茶盅喝了口茶笑着道:“归德那个穷地方,还能有什么好的,就是拿了他两坛酒而已,下官一会给臬台送来。”
“林三元送给老兄的,本官怎么敢收,还是说说勘验的事吧,然后本官好向朝廷上报?”
程副使道:“还能说什么?说实话,我与林三元平素没什么交往,但却不得不承认,林三元确实有本事,干了许多官员想办,却又办不到的事。”
“河工的事,还是河道衙门说的算,但臬台若亲自去归德看了,就会知道这是如何之大工。”
杨一桂点点头道:“听你之言,那改日本官倒是要看一看,那么你去归德可有巡察民情,或者收得民间检举?”
程副使想了想,然后凑近一步低声道:“检举倒有数封,不过多是捕风捉影的话,而民间百姓对河工之事皆称便。”
杨一桂点点头,捏须道:“事功之难立也,始则群疑朋兴,继而忌口交铄。林三元办如此之事,若没有人攻讦才是稀罕。要想做官,就不要生是非,但要事功,就不要怕人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