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庶吉士等通过馆选的官员,虽然也是翰林,就不敢写'钦点'几个字。所以同样是翰林,加个钦点二字,你就是比别人高一等。
林延潮这一次吏部考选第一,天子没有当殿授官,说明圣意已变。君前召对时,林延潮的应对不合圣心。
这一幕令众人心底发悬。
袁可立当即道:“老师乃当世大贤,但不遇明主,即是如此,不如归去。”
“混账!这话也是你说的。”林延潮当堂斥道。
袁可立满脸通红,起身向林延潮道歉,但脸上仍是愤愤不平。
陶望龄看了袁可立一眼道:“老师,学生以为,圣意高难测,能和即和,不和即去,大丈夫不可削足适履。”
陶望龄说的婉转了一些,但还是那个意思。林延潮道:“你们不要乱揣测圣意。我还没说什么。”
陶望龄,袁可立都是生气,为林延潮不平。
但袁家三兄弟,杨道宾几人,他们的心思就不一样了。林延潮之前进京时,可谓圣眷正隆,若是跟随他进京授官后,对于他们而言大有好处。
不说其他,就是林延潮凭他在翰林院的关系,在文会上这几人推荐给自己相熟的翰林,将文章给几人过目,大家先混个脸熟,然后再得到一二指点,帮助他们传播文名不说,而且在将来会试中有多少好处,不言而喻。
所以他们都有意抱大腿,但现在林延潮显然失势,他们心底难免有所波动,这也是人之常情。
林延潮见几人脸色,当下说了自己乏了,然后回去休息。
至于他们也是回房,有的一夜无眠。
过了两日,一大早就有人捶林府的大门。
开门后,下人见来人是一名三十多岁的官员,愣了半天惊喜道:“这不是郭……”
这官员道:“是我,快帮我通报你们老爷。”
当下下人引着这官员来见林延潮,但见这名官员走路步伐微跛,未免仪态不佳。
不久林延潮来到院子里,见了对方喜道:“美命。”
对方目光含泪跪下道:“学生叩见先生。”
对方还未拜下,林延潮即扶着他起身,不甚痛心地道:“美命,你的腿,哎,都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