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诗书满腹气自华

作者:幸福来敲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为何这么说呢?

儒家强调士农工商等级尊卑来保障农民的利益,而法家则是国家垄断其他一切之利益,来鼓励耕战,

所以在农事上,无论是法家和儒家都是一致赞成的。

董仲舒当年提出新儒学,他明白一个新的学说贸然提起就会引起大的辩论。

所以董仲舒先提出了大一统,大一统是儒家与法家的共识,先取得共识再默默推行自己的主张。

林烃当初得知自己大力推广番薯,感到放心也是如此。

他可能对事功之学并不了解,心底存有怀疑,毕竟从南宋以后,这事功学派已是断代多年,但林延潮的第一步却是得到了他的认可,同时也赢得了很多士大夫的好感。

但下一步怎么走却是两说?

林延潮要以农为先,是为了发展商业工业,按照国富论里所说社会化大分工的细分,提高生产效率才是正途。

但是儒家法家却是通过压抑其他行业来保障农业。这就如同战国时农家的主张一摸一样,农家提倡上至天子,下至百姓,这样君民同耕的办法来鼓励农业,甚至还提及市无二价,也就用统一价格的方式,来保证农业的生产利润。

所以这才是双方的根本分歧所在。

但是无论下一步怎么走,这第一步林延潮算是走成功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林延潮从京里得来的消息而知,这功劳最后被李三才摘了桃子。

番薯是林延潮从番邦引进的,这功劳是跑不掉的,所以林延潮倒是无妨,但徐贞明操劳了一辈子,最后竟落得罢官。

林延潮不明白其中申时行是如何操作的,他也没与自己明言。但林延潮个人猜想过去,应该是申时行觉得自己马上要退了,故而以此为筹码来拉拢王锡爵。同时裁撤徐贞明是天子的决定,所以这个功劳最后不好分给他。

当然还有什么另外的原因,自己就揣测不到了。

一般想到这里,正常人肯定是要觉得林延潮被申时行坑了。但林延潮知道申时行一手和稀泥的好本事,他以后有的是用得着自己的时候,所以一点也不着急。

下面书院准备之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在人事上,林延潮本人出任山长。

古代书院的掌教者为何要称山长?这是也有来由的,过去隐居山林的名士称为山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