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林延潮放出不入阁的消息后,陈于陛还亲自上门拜会过一趟。
说些什么,当然是外人无从得知,但是之后陈于陛却是出任了这一次会试主考官,也是破天荒的一次,毕竟朝廷已经很久没有用翰林学士出任主考官了。
而会试副主考有三位人选,一位是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盛讷,一位是翰林学士习孔教,还有一位则是太常寺卿兼詹事府詹事范谦。
这三人虽说都是翰林院的,但与林延潮都是私交平平。
不过在乡居官的申时行却意属盛讷,于是向林延潮推举。林延潮必须卖了这位老领导的面子就用了盛讷为副主考官。
定下了主副考官,下面的同考官林延潮就自己做主了。
这一次同考官的人选充斥着林延潮的私人,简直比上一次会试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现在朝堂上闹得厉害,陆光祖一心一意打算入阁,王家屏欲求致仕,没人会在这时候到林延潮这里分一杯羹,反而都要大力结好于他。
又过数日天子下诏诏令王锡爵立即回朝,王锡爵上疏婉言谢绝。
赵志皋也上疏说一人难以独撑大局,题请天子命王家屏入阁供事并点用廷推阁臣一二员,天子见疏并没有批答。
次日山西道御史彭好古上疏言,祖宗旧制特令吏部破格旁求,凡大小九卿中德业闻望可称名世者俱得与翰林同举。
这彭好古的意思就是廷推阁臣的范围可以扩大,不仅仅从翰林中选拔,还可以放大到大小九卿之间。
对于彭好古这奏疏,天子回复也是耐人寻味。
天子说自古以来知臣莫如君,近年来大臣们借口会推开徇私之门,而对奉旨任用者大为抨击,如果以后再有这个例子,朕定然严惩不扰。
林延潮明白彭好古这奏疏,已为吏部尚书陆光祖廷推入阁有一个铺垫。但是天子这回复到底是同意还是没同意呢?
其实天子这回复可以视作默认,但是也对会推这样的选拔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会推的方式都是徇私之举。
如果天子不选正推而选用陪推,必然有言官说事,如此又何谈奉旨任用呢?直接你们官员廷推任命官员就好了,朕过问有什么用?
所以说天子的意思是告诉满朝文武,如果你们要扩大入阁选拔官员的范围,那么朕也不一定要选正推,陪推也在朕的考虑之内,你们不可以啰嗦。
接着这一科的会试即是开始了。
林延潮对会试又进行了一番改革。
当初的改革是经史并重,也就是头场经义题与次场策问题并重,到了现在第三场也改为了杂学,所谓的杂学揽括了天文地理,兵事经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