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皋连忙道:“陛下,此万万不妥啊。老臣方才说选在春月出阁读书,就是因为储宫即是春(协和)宫春坊之意,但两位皇子同时出阁读书,岂不是意味有两位储君。”
林延潮点点头,这回答真是不错,赵志皋怎么大年纪,能够有这样的临场反应,而不是捂着胸口歇菜已经算是很难得了。
天子顿了顿道:“那么春月不行,就改在三月如何?”
但见赵志皋犹豫了一阵然后道:“启禀陛下,老臣……老臣喉中有痰欲……”
“无妨,先生先去一旁咳去就是。”
“多谢陛下。”
然后赵志皋起身离座,然后天子的目光顺着看向了林延潮。
站在一旁林延潮盯着赵志皋远去的背影,恨不得叫他坐着不要动,我亲手剥个橘子给你吃。
“林卿身为礼臣,以为三月如何?”天子问道。
这时候一旁传来赵志皋清喉咙的声音,远远听起来好像是在清理下水道。
林延潮心底大骂赵志皋一百次,面上则是道:“臣……臣……”
“林卿,你是不是也要打扫?”天子看着林延潮。
过去早朝时大臣向天子奏事的时候,一般都要先清清喉咙,被称之为打扫,此举当然不视为失礼。
林延潮也是满头大汗。
大臣要不要奉天子之命呢?当年宋真宗遣使持手诏要以刘氏为贵妃,当时宰相李沆对使者引烛焚诏,然后上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这是一名官员的风骨。
林延潮想了想道:“若是定在三月,那么就意味着两位皇子都不是储君人选,无论是正月还是三月,都不合乎于礼制,臣皆万万不敢奉旨。”
一般大臣说到这里,就可以了。但林延潮不是那等只会拒绝不会提出替代方案的人。
这就是言官与宰相的区别。
林延潮道:“其实臣以为还有一个折中的法子,皇长子出阁读书定在春月,皇三子出阁读书定在三月,陛下以为如何?”
天子听了林延潮之言,陷入了沉思,而赵志皋则是‘打扫’完毕,走了回来道:“陛下,方才礼部尚书所言,老臣都在一旁听见了,此议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