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田月桑时(七)

作者:雁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便只好顺着魏陈氏的话,将魏家匿田匿税、哄抬物价的罪过同样推到张吉身上,口口声声被张吉逼迫。

但就算有人教唆,犯下罪行的到底还是魏家,如何逃得过处罚。

尤其外头听审百姓纷纷喝骂魏家无良,群情汹汹。

那边文吏奋笔疾书,除开将魏陈氏所说记录在案,百姓的反应也都一一写得明白。

沈瑞瞥了文吏一眼,心下呼了口气,递折子时可以附一份卷宗了。

虽然张吉倒了,但他勒索魏家、让魏家隐田匿税供他挥霍的事儿送到杨廷和那边去,杨廷和自能让一力举荐张吉的焦芳吃挂落。

而张吉自己收入囊中的、孝敬焦芳的远远多于孝敬刘瑾的,这起子事却落在“刘瑾索贿”上,坏名声都叫刘瑾背了,刘瑾会甘心认下这锅?

刘瑾想不到,正在力求上位的张彩也能替他想到。

且看岳父大人怎么利用这件事了。沈瑞心道。

堂上过审的人越来越多,案子也越发明晰。

在常给魏家诊治的大夫过堂后,魏员外装病的事被证实了。

仆妇下人、普照寺主持等人证明魏陈氏确实是魏员外吩咐出城的,并无不守妇道的行径。

如此一来,魏员外准备潜逃的事也被坐实了,更是间接坐实了魏家有罪没罪你逃什么?

在提审了魏家更多下人之后,魏家强取豪夺强占良田、又改良为劣进行匿税种种皆有了人证口供。

最终案子判定:魏陈氏母子重归本族。魏大郎虽将继母兄弟除族,但事出有因,也多有误会,不予判处不孝重罪,但因有损魏陈氏、魏五郎名誉,仍判他工役一年,不得以银赎罪。

魏陈氏大闹积善堂,其情可悯,但其行仍属滋事,所幸没造成特别恶劣影响,故判拘三月,旬日后可以银赎罪。

魏家匿田、匿税、哄抬物价罪证确凿,魏春来身故,杖笞也就免了,魏大郎、魏二郎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分别笞五十、三十。

此外就是罚银罚田:

因匿田匿税,将魏家所有隐田一律充公,并罚没魏家三成田产;追缴近五年内所短田赋商税,并罚银若干。

因灾年哄抬米价,除罚没差价外,另罚米粮若干。因无记录寻不到当初买粮百姓一一退还,便将各粮铺罚银罚米分别入其所在坊区社仓,造福该社百姓。

判决一下,外面听审的百姓无不叫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