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的话,后患无穷。
他在急诊部门转了一下,看到急诊部门运转有序,刘一辰暗暗点头,整个急诊部门很大,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起到挽救病人生命的作用,等到生命特征稳定,才会运送到各个科室,而不是一开始就送往其他相应科室,因为一旦这么做也许病人在路上就一命呜呼了。
随后,又去了门诊,这里同样也有导诊台,但是更多的引导病人使用app,进行自主预定,然后在取票机取票,充值也直接在机器设备上充值,结算也同样如此。
在这里面,很多都是采用智能、信息化设备,形成一整套闭环的系统,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之外,还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在检查科进行检查之后,相应的资料都会集成到医保卡或者就诊卡上面,医生直接在电脑就可以查阅,开药也直接在上面开好就可以。
有些人总是以为,医生在手册上写的字那么潦草,药房的医护人员能够看得懂么,其实那是想多了,哪怕看不懂,也可以从医保卡、就诊卡看,而且哪怕看懂了,也需要核对一下。
至于附属医院的药,都是直接进行采购,同时对于药物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一旦共药方提供的药品被附属医院检测不合格,那将面对附属医院的高额索赔。
同样的,中医院也是如此,对于中药材的采购,都是非常严格的,真正的做到保质保量。中医,是不单单需要药方,同样对于中药的药材也有很高的要求,药方对的,但是药材药效达不到,那也是白搭。
刘一辰就不止一次听过老中医感叹地说道,不是中医不行,而是药材不行,很多药材是通过人工种植,结果药力不够就采摘,导致同样的药方,药效却天差地别,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附属医院,自然不可能像那些老中医自己在山里找药材,而是与大药材商合作,从它们那里采购。而对于药材的质量要求也非常的高,出现问题需要赔付的也多,但是附属医院给出的单价却也比较高,给予足够的利润空间。
而药房,不管是西医药房还是中医药房,每个月都会专门的专家组进行随机抽检。
当然,制度再好,总是难免有人会钻空子或者冒险,他能够做的就是定期净化一些自甘堕落的人,保持队伍的纯洁性。
不然的话,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不定期清理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拉下水,到时候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这也是为何,从一开始附属医院就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杜绝收红包,杜绝乱七八糟的男女关系......有发现一例,就处理一例。
附属医院与医护人员,就保持着最为纯粹的合同关系,没有终身合同之类,也许以后会有,但不是现在。
随后,又走了一下传染科,这里可以算是医院危险性比较高的科室,也因此也是附属医院中大楼最为偏僻、独立的,安安静静的,他是来检查这里的安全措施问题,这里任何事都不能马虎,因为稍一不慎,便是会酿成大祸。
可能是医院第一天正式对外,所以一切都按照制度运行着,所以他整体还是很满意的。
对于附属医院的规划,刘一辰也是很清晰的,这三年就是让附属医院运行成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等到三年之后时机成熟之后,才会扩张,向外扩张。
毕竟作为具备着科研性质,附属医院有一个特性,那就是需要收集大量的病例数据,形成足够规模的数据库,同时也是在临床上有所作为。
华夏对于医药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关于药物的临床试验有着严格的规定,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临床试验和eap临床试验。
只有经过临床试验证明之后,一款新药才会被允许出现在华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