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霄看过去,一个都不认识。
有几个还回以点头。
看来最近本尊人气还是不错的。
很快铃声响起来,进入上个课时间。
“同学们,”元霄打开ppt,“那么昨天讲到,以原子量的大小进行排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完全是正确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元霄一开口,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网络上的话题,大家多少都看了。
目前和联邦化学界最大的争议,便是辛格教授提出的,以原子量的顺序排列元素。
元霄截止到昨天,展示的元素一共是十八种。
这些元素除了惰性气体之外,其余都被发现了出来。
辛格给的框架,也基本一致。
到目前为止,两人没有分歧点。
众人拭目以待。
元霄又写出了一行,这么一来,出现的元素一共是三十六种。
他没有立即解释原子量排列元素的问题,而是开始了表格的介绍。
“那么,这样的排列,实际上是有其意义的,”元霄解释,“比如我们看第一列和第二列。
根据考古资料的说明,这两列的元素,称为s区元素。
其最大的特点,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参与成键的只是s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比较简单,最为突出的是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碱性。
这就是它们共通的地方。”
学生们需要吸收,领导则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