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飞只好用一下午的时间安慰杜兰英,他柔声告诉杜兰英县试其实听赵先生说县试只有一天,只需要带着文具和小吃垫垫肚子就可以。
好不容易才让杜兰英平静下来,肖华飞觉得这可能比明天考试都要累。
晚上肖华飞独自一人在书房中,将三篇文章又再次默写几遍,直到觉得都已记熟,才将所有默写出的纸张,全部放到火盆中烧掉。
清晨天还没有亮,肖华飞便已起床,第一次中断练功,草草用过杜兰英特意准备的早饭便带着李雷赶往考场。
不到考场不知道,原来姚安县境内有这么多的读书人。
考场还没有开门,各色穿着打份的读书人都在大门前等候,肖华飞甚至看到几个足有五十多岁的老人,也跟着大家一起在备考。
只有王教谕带着一群身着长衫的读书人,站在一边指点江山,他们谈话声极大,对乡间来学子言语间充满不屑。
肖华飞也不往他们身边凑,大家完全是二条路上的人,相见不如怀念。
“咣~咣~咣”铜锣声响,在考场外的学子们都紧张起来。
伴随着脚步声,灯笼在考场大门内亮起,不多时考场大门被徐徐打开。
肖华飞跟在人群最后,这些书生们需要经过差役的搜查才能进入考场。
吴苟道正在这群差役当中,身穿捕头缁衣执刀而立好不威风。
等到肖华飞搜身时,吴苟道挥手赶开刚要上前的差役,嘴里用极小的声音说着得罪,亲自给肖华飞搜身。
众目睽睽之下,肖华飞只好大方地张开双臂让吴苟道检查。
王教谕特意站到二人不远处,死死盯着肖华飞和吴苟道的一举一动,见没从肖华飞身上搜出夹带之物,王教谕感到深深的失望。
本来他非常反对肖华飞参加县试,还跑到张景清面前据理力争,说肖华飞品德和学识都很低下,让他参考有辱读书人的名声。
张景清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反而对本县学子历年来的科举成绩大加批评,言外之意若是王教谕不肯用心管束县学的学子,张景清只能忍痛让朝廷换掉他。
然后王教谕便忘记肖华飞要参加考试的事,张景清也不再提要换掉王教谕的想法。
整个考试过程,肖华飞都无精打采,一点没有紧张感,当他看到考题,便知道一切都已成定局。
等他拿着考卷双手交给张景清时,张景清看过答卷十分配合地喊了几声好,这让肖华飞羞得满脸通红。
等隔日发榜,肖华飞都没有去看,反倒是肖宁特意从街上回来,告诉大家肖华飞已考取秀才功名,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名次低些,排在倒数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