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笑了笑,颇勇以前在他的面前,虽然也算是恭顺,可是,举手投足之间依然残存着党项贵族的傲娇。
上次北伐契丹国,李中易一举拿下了榆关之后,颇勇对他的态度显然是更加的驯顺。
等到李中易此次北进,于铭州大破契丹人之后,颇勇彻底放弃了党项贵族的架子,俨然以老李家的家臣自居。
李中易对于颇勇的变化,看在眼里记于心头,却只是默默的关注着,并没有阻止颇勇有意亲近的作法。
出身于党项世家的颇勇,也认识一些汉字,但相对于汉人士大夫而言,他就个文盲。
李中易从来不指望一个异族的文盲,有可能懂得太多的大汉民族之大义,他只需要颇勇牢记一句话就足够了:赏忠惩奸、顺昌逆亡!
别看颇勇没什么文化,对于良禽择木而栖的敏锐直觉,甚至远许多汉族老官僚。
自从看清楚李家日益崛起的大势之后,颇勇就舍弃了曾经有过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一门心思的想讨李中易的赏识。
李中易虽然嘴上没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却由于军事体制的制衡特点,倒也不担心颇勇有胆子纵兵作乱。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一直是李中易的用人原则,只要军法被严格的执行,借颇勇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起异心。
更何况,就算是颇勇想谋反,他手下的那些党项骑兵的家属们,可都在灵州军都指挥使郭怀的手上。
在灭门的巨大压力之下,李中易完全有理由相信,颇勇不可能把党项骑兵们都团结到一起。
如今,面对表忠心的颇勇,李中易自然不会给脸色他看,反而温言安慰说:“此战过后,补充给你的骑兵,全部都归你指挥。”
颇勇闻言后,不禁一阵狂喜,他原本手下只有三千兵马,算上战损的好几百勇士,仅剩下两千余人。
可是,李中易安排补充进来的汉军骑兵,足足过了四千多人,这么一来,颇勇这个异族将领,竟然是李家军中,领兵最多的将军,他岂能不喜?
望着喜出望外的颇勇,李中易微微一笑,不管以后怎么样,至少到目前为止,颇勇显然没有二心。
“耶律休哥一旦出现,缠住他的重任,你必须担起来。”李中易面色陡然一肃,极其严厉的说,“哪怕把部队拼光了,只要拖住了耶律休哥,便是奇功一件,吾必有重赏,甚至于……咳……万户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什么?封万户侯?整个参议司军帐内的所有人,都被李中易突如其来的许诺,惊得目瞪口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