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中易乃是当朝八相之一,地位之尊贵犹在柴玉娘之上,根本就不怕她胡搅蛮缠。
柴荣再怎么宠爱亲妹妹,毕竟,万里大好河山的顺利承接。比亲妹妹重要得多。
换句话说,一般的小事,柴荣肯定会替柴玉娘出头。只是,李中易涉及到朝局的安稳大局,柴荣如果不想推翻此前的权力安排,只能选择约束柴玉娘。
当然了,如果李中易猴急的现在就把柴玉娘给骑了,性质陡然一变,柴荣绝对会马上赐婚。
李中易故意气走了柴玉娘,自然不会半途而废的跑去讨好她。女人嘛,既不能不疼,又不能宠得太狠了,必须得悠着点。
第二日常朝之后,李中易直接回了开封府衙,今天不该他在政事堂内轮值。
按照朝廷的惯例,州府的正印官,每日皆需接受府内众官的堂参。
只是,李中易是宰相兼开封尹,他又不耐烦搞这种繁文缛节。索性就传话,除了初一、十五之外,平日里也就免了部下们的堂参之礼。
官儿做到李中易的这种程度,为政的自由度。大得惊人。
别的且不说,一般州县官,只要辖境内发生命案,就必须亲自带着忤作去现场勘察。
开封城内的命案,城左归开封县令管辖,城右由祥符县令负责。有了初步结果之后,呈文府衙复复核。
李中易这个府尹,甚至都可以不公开坐堂问案,直接交给右厅的推官去审问。
开封府是天下第一大府,左厅判官地位高一些,只有一名。右厅的推官,却因为治安案件频发,在李中易领兵北进期间,增加到了四名之多。
李中易左手搂着彩娇,右手提笔迅速的批阅公文,其间别有韵味的旖*旎,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秋收的季节快到了,开封府境内,催比农税的工作,很快就要铺开。
往年的这个时候,府衙要派出大量的人力,深入各县督办催粮催钱的大事。
考核州县官的表现,税收绝对算得上头等大事。按照规矩,连续两年征税征粮不利,州县官定会吃瓜落,轻则获得一个昏庸无能的评语,严重影响提拔升迁。重则直接丢官罢职,回家去啃自己。
如果,柴荣的身体很棒,李中易倒是早有改革收税制度的想法。
皇权不下县,确实是一种落后的组织形式,导致县以下的基层政务或是税收,完全掌握在缙绅之手。
想当初,常凯申校长之所以落败,和其掌握的政权,没有严密的控制住县以下的资源和人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到了李中易这个地位,考虑问题自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这个文盲遍地的时代,农民们大多不识字,既不会写,又不会画,更没见过大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