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应该和对手打成平手。这个平手,是因为有老虎在威胁他。如果没有老虎威胁他,他会打赢他的对手。哪怕他的对手先偷袭他。”
斯科特低头想了想。
“请说具体点。”
吴龙走到科洛克开始动手前的位置。
“从开始打到老虎出来,其实可以用长镜头。”
“看你的分镜,几个镜头穿插。拉铁链的人出来,科洛克疑惑地看这些人,想要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当科洛克扭头回来看对手时,分镜给了对手踢沙子的一个特写。再接一个沙子洒向科洛克的镜头,然后对手展开攻击。”
斯科特点头,表示吴龙说得对,就是这样。
吴龙接着说:
“换成是我,我在这里不是这样拍。因为你这样拍,观众看过后才知道是偷袭,一点都不突然。我在这里的诉求只有一个,突出一个突然,给观众一个惊吓。”
“前面是拉铁链的人拉起铁索,接下来镜头在这里。画面右边是科洛克,左边是对手。两人中间的远景,是那些人拉起铁索,科洛克扭头看向他们。然后再扭头看向对手,就在这时,对手突然将沙子踢向科洛克,科洛克被逼避开沙子。”
“主角是科洛克,所以观众的注意力都在科洛克扭头的动作上。代入的也是科洛克扭头,对手却趁科洛克不注意,突然踢起沙子,出乎观众意料。观众就会觉得很突然,被吓一跳,仿佛是自己被踢了沙子一般。哪怕这个不是正面看见沙子踢起的镜头,也会因为这个突然发生的有威胁的动作吓一跳。”
“因为整个镜头是连贯的,不是剪辑的,所以突然性比你剪辑的要强。就好像观众在看着大街上行驶的车辆,其中一辆突然转向,或者要撞向其他车辆,或者要撞到路边的行人,肯定会引来观众的尖叫。”
斯科特将吴龙说的形成画面在脑里过一遍,感觉确实像吴龙说的那样,效果比他的好。
他那种剪辑的正面踢沙子的镜头,是观众看到踢沙子,才下意识的认为是偷袭。但按吴龙的拍,观众在看的过程中,就被偷袭惊吓。
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感受。吴龙的拍法,无疑更让观众尖叫。
“你这个建议不错,我会考虑。”
科洛克提出反对意见。
“可是,这样我会被沙子飞进眼睛!”
吴龙问斯科特:“这组镜头现场拾音吗?后期配音吧?”
“后期配音。”斯科特道。
“那就好办。”吴龙让方祝明过来示范。“科洛克拿盾牌的角度,盾牌到这里。沙子飞起来,理论上会打到盾牌。盾牌挡下的范围,正是科洛克头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