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中飞给汤姆递名片。汤姆双手接过名片,仔细看过后收好,把自己的片名给邢中飞。
不过,谈论的时候,汤姆还是习惯找吴龙谈。
“龙,如果只是麦瑞肯国的发行,抽成会很高,恐怕要超过百分之四十……”
邢中飞皱眉。不过没有插嘴,在一边继续听汤姆对吴龙说话。
“其实,你们自己找渠道,不仅浪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最终的抽成也只会比我们全球代理要高。你们没必要那样做。很多知名的导演和演员,他们也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可他们的发行,同样会交给我们做。”
“为什么?他们也知道减少中间商,想自己赚更多钱。可最后他们都放弃。想要自己做发行找渠道,会花费很多财力物力人力,会让他们分心,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而我们投入了巨大的成本,经历了十几二十年才有这些发行渠道。龙,这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做成的。你如果自己全球发行,恐怕明年,你的《功夫》还只是在有限的几个地方放映。”
“你知道我们威纳影业要维持这个庞大的发行渠道,需要保证多少人分布在全球各地吗?”
“至少要几千人!”
“这还是基本的人数,如果加上临时的项目雇员会更多!这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承受得起,也不是所有公司有时间消耗得起。”
“龙,全球是一个村,大家各自做各自的工作。你缺少的,别人和你交易。别人缺少的,别人和你交易。各自做着专业的事,才会不重复消耗,才会做得更好。”
其实,汤姆这一套理论很经典,也很相似。用在其他产业上,也没问题。
比如,造不如买。
自己造的不好,何必造,买就可以了。全球村概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讲信誉有职业操守等等……
汤姆之前的分析对吗?很对。
自己开拓全球发行渠道,各地市场收的抽成,就算不比威纳影业的多,也不会少多少。
更何况,像威纳影业这种全球电影界的巨兽,真的翻脸,可以通过卡片源等手段,威胁各地一些小的发行商。
可是,吴龙为什么要做?
那就是即便抽成一样,或者因为维护成本,就算抽成下降,收入也不比给威纳影业发行多。可,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掌握在别人手里。
自己没有渠道,别人就能拿捏。哪怕你想赔本赚吆喝,也有可能变成本赔了,吆喝没有。
就是别人吃了你的发行权,不给你放映。你想宣传自己的文化?宣传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