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歌问:“我了解到,你之前有用“三月”这个笔名在知音和青年文摘上发表过文章,这个时间持续了一年。
而后你突然给人民文学投了“风声”,前后的笔力结构和文风差别很大,这两者之间存在有隐秘的联系吗?”
奶奶个熊!
就知道这些烂事瞒不了人,就知道会被翻出来…
内心郁闷至极,张宣表面却非常镇定地回答道:
“今天下午你也了解到,我以前的生活并不如意,几万块的外债甚至让我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那时为了生计,为了稿费改变吃红薯饭的困境,才尝试着给知音和青年文摘投稿,只是没想到我一投一个准,一投一个准。”
说到这,张宣情不自禁笑了笑,继续道:
“你还别说,就是因为屡投屡中,我才发现自己有写作天赋的。
后来日子慢慢好起来了,我发现只给知音和青年文摘供稿没什么难度,甚至觉得有些浪费时间。
于是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萌生了为什么不写一点高深的东西出来呢?
然后蹒跚地上路了。
每天开始狠补军事谍战方面的书,开始写风声,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陶歌笑说:“事实是你写出来了,确证你是这块料。”
张宣点头说:“我也认为我是有写东西的天赋的。
这种天赋主要体现在摸得到方向、忍得住煎熬,可以用一个晚上想一句话、想一段情节、想一个故事。
我精益求精,甚至到了着魔地程度,有时候为了一句话一个想法,我甚至会推倒重来,从头开始,以至于我耗费了大量时间,堆积了很多版本的废稿。”
陶歌问:“你一共改了几版,那些废稿还在吗?”
张宣说:“废稿也是稿啊,这也是我的心血,自然在。”
陶歌问,“我可以看看吗?”
张宣说:“当然可以。我是知道你们这类人的,不给你看,你肯定不会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