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缅怀

作者:灵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杨景行说:“很少,不会。”

濮玮幸开玩笑:“现在的歌,顶多两个八度,十几个音,常用字有多少?三四千。”

也较少作词的甘凯呈笑:“不是,浦海人就是不会玩文字游戏,比不了平京鹏城。”

濮玮幸确定:“你也是平京土生土长的吧!”

林正升说:“文字游戏,还是内地强……文化!”

不知不觉的,一群音乐人就说起了工作,虽然都不显摆,但显然都很有见地。

大家又互相恭维,连安卓也说就流行音乐而言,还是港台成业发达贡献高。这里虽然没有香港人,但是李丹阳在香港发展过,而且影响不小地位不低。

而内地流行音乐呢,三个主要城市,平京浦海鹏城,似乎浦海又落后于其他两个。

说起香港,就聊到了李丹阳的老朋友黄霑,就歌词而言,要让在座所有人膜拜。黄霑因病去世几年了,令人怀恋。

李丹阳安慰浦海人:“他写过,其实香港音乐是受浦海影响的,上个世纪,太多浦海音乐人去了香港。”

齐清诺知道:“他去世前一年的博士论文,据说当年香港大学没人敢审。”

李丹阳惊喜:“知道?”

齐清诺只杨景行:“他让我看的,很受启发。”

李丹阳看杨景行,杨景行就只知道讨好:“说起来,几位大哥都在论文里出现过,除了瑶瑶姐和安卓哥。”实事,齐达维也是论文中提及的少数几个大陆现代音乐人之一,而李丹阳在论文中出现次数不少。

大家呵呵一笑,可大陆音乐人都和黄霑没交情,只能由林正升和李丹阳发言,濮玮幸作为文化人的粉丝,也能发表一些意见。

李丹阳问杨景行:“你记不记得,论文里对粤语音调的总结,很有用。”

说起这个大家都知道,汉语本来就是是介绍少数几种音调语言,而普通话是五声,粤语却有九声之多,都是先天具有歌唱性天赋的语言。不过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使得大家不再专心音符,而一门心思研究语言去了。

濮玮幸博学:“这个上世纪解放前就有人研究了,声调对应音调,叫……什么?”

杨景行说:“赵元任,好像。”

濮玮幸连连点头:“对对,语言家,音乐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了不起。”

齐清诺笑:“施氏食狮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