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捧角艺术(求月票)

作者:洛邑三十六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捧梅兰芳的有“梅党”和“梅社”。

捧尚小云的有“醉云社”“听云集”“尚友社”。

捧荀慧生的叫“白社”,这是因为荀慧生早年的艺名是“白牡丹”。

这里面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当然,玩笔杆子的剧评家必有几位。

角儿的演出预告一贴,他们就撰文投送报社,所言无非溢美之词,既为票房做了广告,又对舆论做了导向,算是预热。

一散戏,笔杆子又赶回家写这出戏怎么怎么好,角儿在台上唱的怎么怎么棒,当晚就送至报馆。

清末民初大琴票陈彦衡说过:“观剧家对演剧家贵有监督纠正之责,而非徒事赞扬称颂之能。梨园老角儿能享大名,得力于观剧者砻磨,正自不少也。”

1913年,梅兰芳第一次到魔都演出,那一年,梅兰芳才19岁!

头牌王凤卿为了提携梅兰芳,主动提出让梅兰芳唱一次大轴儿!

能够头一次来魔都就唱轴子,这对于梅兰芳来说,可是一件人生大事。

首先,这个戏码必定要又响又硬!

梅兰芳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排了刀马旦戏《穆柯寨》!

当天的演出,梅兰芳在舞台上卖力气的演出,下面的戏迷们自然是叫好声不绝于耳!

梅兰芳在魔都的第一场大轴演出,大获成功!

但是,散戏之后,后台的梅兰芳还没来得及卸妆,“梅党”的几位领袖就联袂而来。

“你在台上常常会把头低下来,大大地减弱了穆桂英的风度。因为低头的缘故,就免不了哈腰曲(本章未完!)

第一百八十章捧角艺术

背。这些我们不能不纠正你,你应该注意把它改过来才好!”

几位“梅党”的领袖对于梅兰芳的错漏没有丝毫的客气,梅兰芳当然也是悉心的求教。

梅兰芳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扎靠的本事还欠火候,所以,他拜托这些人帮自己纠正这个毛病!

毕竟,演员在舞台上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一些问题很难顾及的到,尤其是这种低头的小毛病,都是不经意的时候就会出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