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若是王重振真的和师父是一伙人,那也间接的和自己有着知遇之恩。
这点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好好好,我去将他请来。”段天明摇了摇头,走出了房门。
真不知道肖尘今个吃错了什么药,对京城一个商人这么恭敬有加的。
一边走,段天明的心里一边念叨。
不多时,段天明带着王重振走进了房间。
“王掌柜,能在巩昌府遇见您,还真是缘分啊。我这有伤在身,无法给您行礼,多多见谅。”趴在床上,肖尘双手一躬,有点不好意思的道。
“紫衣大人哪里的话。您这是为百姓着想,只身吸引着火药箭矢的攻击,才受此重伤。作为大明百姓,小人打心眼里敬佩。来看望您,怎能要求您起来行礼。”王重振说着,双拳抱起,对着肖尘深深一躬。
这一躬,一是因为自己心里的敬仰。更多的,是对自家少爷的心疼与爱戴。
“快坐快坐。”肖尘急忙招呼着王重振,“这大通铺,王掌柜随便坐。”
“哎。”应了一声,王重振在肖尘跟前坐了下来。
“巩昌府正在闹旱灾,王掌柜怎么就来到巩昌了呢?”肖尘笑着问道。
“小人不仅在京城开了客栈,在这西北商线上也是有着一支商队。商队的货物已经备齐,可巩昌旱灾,几百里地都无处歇息,无处解决吃住问题。听说朝廷派遣大人前来赈灾,便想着过来看看,巩昌府的灾情若是能够缓解一点,小人的商队也好早点出发。”王重振满脸微笑,很是客气的道。
“原来王掌柜还有着商队啊。”肖尘呵呵一笑,“巩昌旱灾,确实影响了朝廷和西域各国的货物流通。不过,现在巩昌旱灾基本上已经缓解,正在准备进入兴修水利,永久解决旱灾问题的阶段。王掌柜的商队可以放心出发,朝廷的赈灾粮款,也有着给商队提供便利的义务。”
“是不是,那可真是太感谢紫衣大人了。”王重振说着,朝着肖尘又是深深一礼,“往年,其他地方的灾情,没有三五个月是看不到成效的。没想到紫衣大人一来,半个月的时间,就让巩昌的旱情得到了缓解。紫衣大人的能力,整个大明王朝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旱情,只有等兴修水利开始,才能真正的缓解一部分。现在解决的,只是大部分灾民的生活问题。”肖尘刚才还在微笑的脸庞,渐渐阴沉了下来,“之所以这么快缓解了百姓生活的艰难,乃是因为巩昌府的百姓,已经死亡了一大半。那些老弱病残,已经早一步离开了自己亲人们。”
“紫衣大人的意思,您来之前,灾民已经在苦难中挣扎了许久?”王重振一脸惊诧。
按照大明现在的国力,巩昌府发生旱灾,赈灾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怎会肖尘来到的时候,灾民已经死亡过半?
这个责任,是地方府衙的不负责任,还是朝廷的赈灾迟迟不到?
“这巩昌府知府王宽,亏空了府衙所有的储备粮,怕朝廷追责,迟迟不肯上报灾荒实情。实在憋不住的时候,才请求朝廷赈灾。我来的时候,他们刚刚开始开仓施粥。而官仓里面的粮食,竟然连三天的稀粥都支撑不下来。”
“居然还有这样的贪官。”王重振咬紧了牙关,“这样的贪官,就应该将他诛杀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