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我给你们喊加油

作者:拾寒阶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然而,这里的脏乱差,还是超乎王林他们的想象。

房子的外墙可以修饰,但屋子里面却极难整改。

这里人口密集、环境恶劣,有2000多户居民、几十家工厂和商店,到处都是乱搭乱建的危棚简屋,且不远处就是全区垃圾、粪便转运、装船的码头!

王林一行人此来探访,一是为了实地看看旧城区的模样,二是探询居民搬迁改造的意愿。

探访完后,王林等人的心情是沉重的,同时也意识到城改项目的巨大压力。

1992年十月中旬,申城市大胆创新,通过土地批租,由爱秀集体出资2300万美元受让了红光路附近里弄地块,开启了改革开放以来吸引资金进行旧区改造的先河,该地块后来也被誉为“海上第一块”。

因为整个地段呈现出斜三角形状,所以这个地块也被称之为斜三地块。

值得一书的是,以斜三地块成功改造为开端,土地批租在申城各区全面展开,申城大规模旧区改造得以成为现实。开端之后,创新未曾停歇。

以王林领导的爱秀集团,创造了“征询制、数砖头、套型保底、解困纳保”的旧改新机制,“阳光旧改”工程,从此在全市推广。

此系后话,却说当天王林他们考察完后,回到公司,又举行了一场讨论会议。

王林在会议上强调,城改工作即日启动,前期签约工作,务必在两个月以内完成,而且要实现旧改推进“零执行”要做到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的成绩,要创造申城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当年启动、当年收尾、当年交地的新纪录。

周霞听完王林的讲话,不由得目瞪口呆。

她还以为王林是说着玩玩的呢!

没想到,他真的只给两个月的时间?

这次斜三地块的实地考察,让周霞认识到了这个项目的难度。

两千户居民,六千多人!

虽然不算特别大型的项目,但也不是小项目了。

周霞提出来,把时间放宽到一年。

“王林,两个月时间,实在是太达紧迫了!”周霞道,“除非你能给我权力,有30%的居民可以回迁。”

一般来说,刺儿头也就三分之一左右。

如果能允许30%的居民进行回迁,等房屋改造以后,他们仍然可以搬回来住,那签约工作就要轻松愉快得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