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柴令武的奏折

作者:罪孽999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长孙皇后取出随身丝绢,轻擦李世民的额头:“二郎这武力不逊当年呢。奏折所言,此等大罪,恐非寻常庶族所为,涉及门阀世家,朝中刚正之臣,能胜任调查此事的不多呢。”

李世民轻轻点头:“朝中刚正之士,玄龄身负重责,无暇脱身;士廉年龄渐长,不宜奔波劳碌;马周为人方正,且行事颇有章法,惜乎对刑律不熟;孙伏伽断案,少有疏漏,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就是……”

长孙皇后掩口而笑。

说到孙伏伽,这位是隋末区区一法曹,却在大唐考上了状元,成为后世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个状元。

孙伏伽在大理寺的表现极为抢眼,一路冲上了大理寺少卿之位,贞观五年因一桩错案连坐,贬为刑部郎中,后又复任大理寺少卿、迁民部侍郎。

他的才华当然也足以任民部侍郎,但大理寺才是他最大的舞台。

将他放在民部当侍郎,则是熬资历之意。

从四品下的大理寺少卿,要直接升从三品的大理寺卿,跨度有点大,不妨选个正四品下的侍郎当过度。

就是这侍郎的部门有点奇怪,不是刑部,而是民部。

民部侍郎孙伏伽,检校大理寺少卿,率一干大理寺官吏,在右武卫将军吴广率三百人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向河州开去。

与此同时,一骑奔出长安,直赴枹罕城。

……

河州衙门里,刺史卢望江与别驾卫戈,听了柴令武关于陈家台一案的陈述,默默地点头。

这样的案子,做到这一步,于上于下都有足够的交代了。

深挖是不可能的,跨州县协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还是交给朝廷去费心吧。

反正,有了前面的成绩垫底,谁敢说河州没有尽心?

再说,明眼人都知道,陈梵昌背后的势力肯定不小。

虽说以卢望江的身份已经不惧这些势力,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州狱的问事急匆匆进来禀报:“禀刺史、别驾、治中,州狱第五次发生投毒事件,典狱让人试吃,已经身亡一人,一名参与的白直被当场抓获。陈梵昌没事,就是吓得够呛。”

柴令武满意地点头:“一会儿去司户参军晏安邦那里,领取十缗钱为州狱的赏钱。告诉宣胡,我们很满意。”

宣胡的特点就是不拿人犯当人看,以人试毒的事他常干,对州狱的风吹草动盯得特别紧,只要有一丁点疑问,他就会立刻处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