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同道中人,因为曹玄做的第三件事,和林阡一样,不是求果,而是修因。
第三件,要消除官军和义军的信仰观念差异。这,是他们无法融合的根本因素,无论林阡运用麾下阵容、倡导多少次“官军义军合作”,都难消。
谌讯就是这种观念差异的典型,作为川军中的一员老将,他太过效忠苏降雪,也对苏慕梓怀有过高希望。理想坍塌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伸手对林阡求援,而是死。
于是最大的问题横亘于前——陇右之战后川军会对旧主死心、苏军也会产生疑惑,可他们不会因此就归顺盟军!
因为他们的信仰是代表宋廷的苏慕梓,观念里排斥草莽,没有对林阡的向心力!
“那时,郭将军还扬言要杀赫品章,更激化了这些年的不共戴天。我当时唯一的希望,是主公能够意识到宽厚待人、并说服郭将军不计前嫌,结果主公不负我望,真的做到了;主公还示意‘自身愿意改正错误’,这就会让他们的观念里不再排斥草莽,搬开了一块极重的绊脚石;至于对主公的向心力,原先以为需要时间慢慢培养,孰料那一战楚风流有失水准,竟驱赶苏军一齐对主公归心,也算帮了主公一个大忙。”曹玄道,楚风流和苏慕梓撕破脸以及后来的围城打援当然不是曹玄能设计的,却也让苏军看到了林阡的决心和诚意,如此,归降之人必会比先前更多。
最关键的,就是林阡主动示意,自身愿意改正当年强杀苏降雪、郭杲的错误。所以曹玄在水到渠成的那一刻,只需要说一句,“跟随我一起,看看如今的林阡,可有吸取当年的教训。现在的他,是如何对待川军,再给他一次机会”,就可以令川军对林阡归心。是的,改变官军地位、站在抗金第一线,苏慕梓要发动内战才能办到何况他现在还降金了办不到,如果林阡自己改正,我们何不拭目以待?
“然而,只有主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曹玄说,其实这水到渠成,还需要另一个条件,好在当日也达到了。
“苏军分崩之后,必然有一部分背弃理想、意图降金者,苏慕梓有极大的可能是其中之一。如若主公想减轻损失,便必须对未降金的那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而即使主公肯,也一定很难收服,因为只要楚风流将苏慕梓捏在手心,苏军即使真的对苏慕梓失望,也不会提起刀枪投靠仇敌杀旧主……除非两种可能,其一,苏慕梓也没有降金,被我们感化而归顺,只要旧主在我们这里,一切都好办得多;其二,苏慕梓是在一个最错误的时机下降金的,这个时机,宋廷和苏军都被苏慕梓彻底抛弃,使得苏军非但对苏慕梓失望,更加绝望、憎恶……”覃丰代曹玄说,如果说林阡先行一步搬开了盟军的绊脚石,那么苏军这边的最大绊脚石,搬开的方法就在覃丰的这句话里,两条路可以选。
很明显地,覃丰识人很准,他看透了苏慕梓:“苏慕梓勇于私斗,必不会被我们感化,第一种可能,不值得期待。第二种可能,却令我十拿九稳。苏家军,哀时坚决,众志成城,无懈可击,这样的人,却会在安逸之后暴露缺陷——一直以来苏慕梓与金人都合作得进退有度,昔年将黑名全都推给了越野,如今也可能找洪瀚抒等人垫脚,从而维持自己的正统正派。然而,如果存在大胜可能、看主公你走到绝路时,他却有可能犯错,忘乎所以地与金军合作——要完成这个可能,就一定要走迂回路线,曹将军必须带苏慕梓走向兴盛,才能使之忘乎所以。”
是以,覃丰的意思很明确,先给苏慕梓甜头让他得意忘形,几乎只要施以微小的推动,就能让苏慕梓完成“在最错误的时机下降金,苏军绝望、憎恶他”。此“顺水推舟”之计,像极了单行当年的作风,就要引导人犯错到极致,才好置人于死地。
诚然覃丰是想推动苏慕梓犯错,宁肯让苏家基业名誉扫地,然而,曹玄的想法却不是这样的,他觉得,不能施以推动。曹玄一直以来想选择的,其实是前一条路,也就是“苏慕梓也没有降金,被我们感化而归顺”。
曹玄虽离间过苏慕梓和赫品章,但是也是出于想救苏慕梓的命途,同时,想保住苏慕梓的命。带苏慕梓走向兴盛,在曹玄看来不是使苏慕梓忘乎所以的前提,而是陇右形势的不可避免。
曹玄与覃丰,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分歧。“毕竟苏降雪当年与我共事,我还是对苏慕梓留了余地,非但没有推动他,反而屡次提醒他,想要保他一条性命。”尽管曹玄存心要苏军内部分崩,但抱存希望能守住苏慕梓这个人的底线,“希望他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错到那一步,却万万想不到,他不但做了,还推给我黑锅。”苦笑一声。
最后,曹玄没想到苏慕梓会不听自己劝告,直接跑去联系金人。百般算计,千种谋划,让苏慕梓疏远谌讯,让苏慕梓赫品章离心,结果,苏慕梓连他也不是那么相信的。
因为苏慕梓的人生信条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那晚苏慕梓诬陷曹玄绑架了苏慕浛来威逼自己,却不知道,曹玄不是来逼他的,而是来最后审视他,拦阻他,救他……
可是在苏慕梓看来,这曹玄,怎么能算救他!曹玄认为是为苏慕梓好可是苏慕梓死也不会这么觉得!曹玄所有的做法,都违背他苏慕梓的意愿,更可笑的是,以为自己演技一流,没想到身边藏着一个更深的演技派……
林阡,郭子建,袁若,楚风流,曹玄,苏慕梓,众人齐心协力,终于在那一刻彻底消除了官军和义军的信仰观念差异,从此连身负血海深仇的苏氏兵马都效忠于林阡抗金北伐。值得一提的是,曹玄和覃丰设想中的结局都没有实现,苏慕梓既没有守住底线,也未曾投降楚风流,而是阴谋败露遭林阡软禁,林阡对他的态度,如同当年对田若冶,此人短期内处于“既留不得、也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