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回到宿舍,大家伙便接到以宿舍为单位清扫积雪的任务。
方芸妮给自己武装一番,也挥舞着扫把。
新人们缺乏锻炼,刚开始还说说笑笑,可是农场面积大,还涉及到进出农场的要道,每个宿舍被分派需要清理的土地面积不小。
而且她们还得边清理、边将雪趁着没融化之前,给拉到农场外面的沟渠中。
从早上忙碌到天擦黑,众人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吃饭的时候,她们捏着筷子都疼得呲牙咧嘴。
老同志们呵呵笑着,见怪不怪了,“这才哪到哪啊?等开春后四五月份农忙的时候,能将人累脱一层皮。”
“大家习惯就好了,咱们干活有工分和钱票拿,可比去公社下乡插队的同志们好太多了。”
“很多地方的同志啊,干活不少,可一年到头忙碌下来,勉强果腹,连身新衣服都不舍得买……”
新人们扯扯唇角笑笑,内心哀嚎不已!
有些人已经开始抹着眼泪拿出纸和笔,开始给家里人写信了。
方芸妮给自己浑身上下按摩着,忍着肌肉的酸疼,一遍又一遍地推拿。等做完一遍,她浑身都出了一层薄汗。
这时候有人敲门,喊了一大串名字,其中就包括了方芸妮的!
那人然后才说:
“快点去通讯科,有你们家里人打来的电话!”
众人一骨碌都爬起来了,被念到名字的都喜滋滋地穿上厚重的大衣,带上帽子和围巾,而没被念到名字的,不停地寻人确认。
农场是建立在远离乡镇的地方,可是其基础设施在一点点完善,因着电话线被扯进来,是以场区不吝啬多置办了几台电话。
她们刚到那,就有个女同志扯着嗓子喊:“方芸妮同志来了吗,你妹妹方宝妮的电话……”
方芸妮应声进了屋,深吸口气将话筒拿起来,“喂,你好我是方芸妮……”
“姐……”对面的小姑娘先撇着嘴带着哭腔喊道,“你真为了盛淮哥,将工作卖了顶替他妹子去农场插队,不管我跟小辉了吗?”
通讯科里有十台电话,都是军方淘汰下来的,确实能用但是信号断断续续,而且话筒漏音很严重。
这个年代的人们说话基本靠吼,压根没有控制音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