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族是中国丝绸行业的巨子,清朝后期浙商的代表,几代人都靠丝绸生意成为巨富。
张静江年轻时花费十万两白银捐了一个候补二品道台,后来出任驻法公使馆一等参赞。在去巴黎的途中,结识了孙先生,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终身挚友。
随后他成为民国革命的主要筹款人和赞助人,倾尽家财为民国政府筹措资金,还应孙先生的要求,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可以说,张静江就是民国政府的钱袋子,孙总理的左膀右臂。
在文献记录中蒋总司令尊称张静江二哥,其实他们之间是师徒关系,当初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当交易员,发了不少财,其后追随孙先生参加革命,乃至后来创办黄埔军校,成为革命军总司令。
蒋先生可以说是静老一步步提携上来的,尤其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正是他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提名才获得通过的。
当初盛有德、燕鸿道和路云帆,从湖州到上海闯天下,最先就是在张氏家族的丝绸行里当学徒,后来慢慢发展起来,分别开了自己的买卖。
张静江到上海后对这三位浙江小老乡极为赏识,着意培养,大力扶持。因为投身革命,公务繁忙,张静江逐渐退出了商界,把丝绸生意的渠道留给了他们三人。三人也不负静老期望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了上海滩商界风云人物。
这三人当中,路云帆最富有才情,能歌善舞,长得也最帅;盛有德目光长远,运筹帷幄,经商的魄力和能力拔得头筹;燕鸿道脑子活络,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是个长袖善舞的经营人才。
这三人若是联手,在上海滩基本就无敌了,但往往事与愿违,三个人不是越走越近,而是越走越远了。
盛家能有今天的上海滩首富地位,跟张静江当时选中盛有德做产业接班人有直接关系。
但张静江始终不让盛有德接触政治,在他看来,民国政府在上海缺的不是官僚,而是像盛有德这样有经验有眼光的商贸大亨。
“现在汪兆铭和中正老弟两个人容不下共–产–党人,在全国搞了个四一二大屠杀,逼得共–产–党人不得不搞武装暴动来求生存。这么一搞,可就给日本人有空钻了。”
“同室操戈,这是最让人心痛的,我就是弄不明白,汪蒋两位先生为何非得这么做不可。”盛有德沉吟道。
“不管他怎么想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是中山先生的遗嘱,作为中山先生的接班人,无论是汪兆铭还是中正老弟,都应该坚决遵守并奉行,可是他们背叛了中山先生的遗嘱,反其道而行之。”张静江说着,有些激动起来。
“静老,您慢慢说,不要动气,听说就因为这个,蒋先生把您的职务罢免了,把您投置闲散,也太霸道了吧。”盛有德愤愤道。
“我乐得无官一身轻,这才有闲暇出来走走,看看以前的老朋友,要不我怎么可能到你这里小住几天啊。”张静江笑呵呵道。
“静老,民国政府在上海的官员说前几天的爆炸事件,有可能是共–产–党人干的?”盛有德问道。
“不管是谁干的,说明日本人在中国不受欢迎。”张静江一语道破。
“静老,你看日本人会不会对中国有更大的图谋?”盛有德焦虑地问道。
“那是肯定的,中日必有一战,但时间拖得越久对中国越有利。自民国建立以来战火频仍,刚刚得以休养生息,百废待兴,国力太薄弱了,只有实业方能兴国啊。”张静江平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