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河山可作画,寡人当定这个导师了!

作者:荣誉与忠诚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多少会对声望有些打击,操作得当或许能够起到助益作用吧?”智瑶心想。

要产生助益的话,智瑶还需要做点其它事情,比如真的资助曾子的办学,再闹出比较大的动静,用以向天下人表达:原君瑶爱才,哪怕招揽遭到拒绝也不会恼羞成怒,愿意尊重文化人,并且会给予实质的帮助。

回到“濮阳”之后,招揽曾子不成的事情被淡化,鼓励乡间有才能的人办学被提上日程。

在智瑶的一系列行政命令中,乡里或某城邑想办学的人可以申请帮助,一旦资质得到认可的话,原国会每年提供多少财帛、粮食以及纸、笔、墨水之类,甚至愿意给予教材。

需要资质认定?可以视作教学许可证,智瑶的算盘可是打得很响的!

什么教材?智瑶拿“黄父”当教书育人的地方,二三十年怎么可能没有鼓捣出一些教材出来。

这一次,智瑶还会抽出时间用来书写著作,少不得塞进足够的私货。

那些私货基本会是智瑶个人的看法和主张,里面绝对会有悲天伶人的文章,再塞进一统论。

智瑶的著作并不少,传播度极可能是当代有所著作的人当中最广的那个。

仅是一个“黄父”就在十六年内先后接纳了近十万人进学,不敢说人人修读过智瑶的著作,占到的比例绝对不会小。

说“黄父”是当代最大的学城,绝对名副其实,只是“黄父”用作专项培训的功能更明显一些,跟历史上齐国开办的“稷下学宫”不是同一种功能。

“君上,鲁地之儒多也。儒之口难防也!何不于‘曲阜’设一讲坛,辩论鲁国众臣所作所为?”智木说道。(抄自书友神仙木本章说)

不能直接骂国君,骂大臣没有问题的吧?

儒呀?非常能说会道的一批人,他们这一次一再“哔哔”并不纯粹为了鲁国打抱不平,更多的是在骂智氏扩张欲望太强了。

中小型的诸侯国肯定不愿意强国有过高的扩张欲望,他们会在那种欲望下亡国,或是变成一城之国。

众儒骂原国还有一个因素,也就是原国并没有奉行周礼,在晋国破坏周礼的基础上更为变本加厉。

三公九卿制度当然没有错,改了一些官名以及职能算怎么回事?智氏挑战礼教,等于在挖儒的祖坟,他们不跳脚就怪了。

智瑶沉吟了一小会,笑着说道:“或许可行?”

儒不是喜欢说吗?那就聚堆好好说。以儒那么多的派别,信不信到后来自己打成狗脑子。

实话,哪怕在春秋时代或战国初期,儒就存在了很多派别,只是名声不响罢了;一直到西汉的武帝执行年间的黄老学派遭到打压,儒门内部的混战才叫那个精彩,孔子的后代都下场从墙壁里挖出一本作假的《尚书》来玩花活了。

智木的建议得到认可,脸上露出了光荣的表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