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根基与道路既然毫无疏漏,为何不能得证布道也?
怀揣着疑惑。
下一刻,张子厚给出了答案:
“因为,此世没有能够承载你这条船只的‘果’。”
“布道境,乃是以自身践行的道路,成一家之言论,最后立下学说,教化一方。”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之难,本就难于上青天!”
“更何况,是像小世子你这般,几乎与古之圣人所铸道统一般无二的根基。”
“如此根基,以老夫想来,怕是也唯有从无到有,缔造五经之一,亦或是著四大文书,才能有机会以此等功业,承载如此之果了...”
“唉...只能说你生不逢时,要是在那竹简之中,所记载的百家争鸣的先贤时代,像是小世子这等资质,怕是赶在前人之前,封号称圣,都未必不可!”
“然而此世文脉昌隆,讲解的都是见微知著,从小道而窥大道,你这一上来便走大圣大成之路...”
“已经不可能走得通了。”
说到了末尾,即使是张子厚,话语都不由带着几分心痛。
毕竟此等杰出苗子,可谓是千古罕见!
就这么止步文心之境,确实是儒道的损失。
听完他的话,季秋嘴角一抽。
这话讲的云里雾里,但他却是听懂了。
无外乎便是...
他以正宗五经铸就根基,然后以大炎一十三州革太平之世,二者相加所结合而成的这颗文心,有点超出了时代的范畴。
哪怕是他再怎么开辟一脉学说,最终也无法成功贯彻这个理念。
所以,他成不了布道。
或者说,他若是能成布道,那甚至一步登天,化为半圣之尊,都不是不可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