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作者:不是马里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说到一半停了,因为吴菲又在下面踹他。

“妈对她怎么样?是妈让她变成这幅苦大仇深的样子的?是她自己书没读好,如何做人都没搞明白,还想学别人上清华去留学?这种人赚再多钱也是垃圾。”

林跃看电视剧的时候注意到某些弹幕就想笑。

有一种说法是这么为苏明玉的偏激开脱的,说正是赵美兰的偏心把她变成这样,不可否认,赵美兰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存在不当,但是70%以上的责任在苏明玉自己。

他觉得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趋势挺有观察意义的,本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性,天性是可以被生存因素,个人情绪压制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国内舆论正在把父母对孩子的爱绑架成一种责任。

孩子成了罪犯,是父母的责任------那福利院没有父母的孤儿为什么很多都挺优秀,犯罪率并不比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高呢?

教育方式不对,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老话讲棍棒之下出孝子,有人棍棒之下上了名牌大学,照样对爹妈孝顺,不可否认,也有人被打多了,跟父母还手,甚至断绝关系的。

孩子没有考上好大学,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也是父母的责任------谁让你没钱,买不起重点学校的学区房,报不起各种兴趣班,输在了起跑线上呢?

孩子一直单身,没有对象,周围亲朋也会怪罪父母,说父母帮扶不够------有的子女甚至会怪罪爹妈没钱,如果家里有矿房子成排,自己还会没女朋友?

所以孩子出了什么问题都能把罪责推到父母身上,而这种舆论造势,已经变成一种政治正确,谁敢提出异议,谁就是不配做父母。

为什么会这样呢?观察绝大多数社会问题,只要跟着“钱”走就不会“迷路”。

社会和谐需要父母把对孩子的爱看做自身责任,这种责任感会让他们不敢做出出格的行为,凡事谨小慎微,因为那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未来,所以社会稳定了。

银行,地产商,教培行业,医院,乃至游戏……70%以上的商业机构都乐于看到父母把给孩子爱当成自己的责任,这样就可以压榨他们,让他们不断地在孩子身上投入大量金钱,不,应该说毕生财富,像找家教、买房子、娶媳妇、各种素质训练……子女经济能够拉动多少内需啊,毫不客气地讲,一旦子女经济熄火,中老年人降低需求提高储蓄,那么经济距离垮塌也就不远了。

还有子女本身,作为既得利益的一方,他们当然也要舆论绑架父母,让本该属于老人的资源用在自己身上变成老人的义务。

这些商业机构和为人子女者不断推波助澜,加强洗脑,也就可以理解了。

就像《小欢喜》里演得那样,父母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尽职尽责?

答案是永远不够,总能找到被人诟病的地方。

人活着肯定要寻找存在感,或者说人生目标,放眼国内社会,35岁以上的父母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多数都已经不是为自己而活,沦为子女的奴隶和附庸,甚至连生病死亡都担心成为子女的拖累。

于是父母要给孩子全部的爱,以孩子为主,把他们教育成才,做不到就是不配为人父母。爱不再是天性,成了一种责任,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谁敢说个不字,就会面对无尽的口水和谩骂。

没有了理智的声音来修正,这场吃人盛宴能持续多久?喏,恶果已经初步显现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我付出所有的爱都没法给孩子一个优渥的成长环境,达不到尽职尽责的标准,那就少生孩子,甚至不生孩子,这种观念一旦形成社会共识,想要扭转就难了。

很多人一看到问题就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口诛笔伐,说可笑吧,倒不如讲悲哀。学校没有责任吗?社会没有责任吗?整个社会的堕落,每一个人都扮演了推手和帮凶的角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