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整整十多年,十字坡这一代,下到五六岁,上到十四五岁。
十字坡的这么一代人,不管是长长短短的,都在村学里学过,少的上个十天半月就不读了,多的能上个两三年三五年的。
甭管多少吧,十字村的这一代人,不管你是谁,见到老蒋的面儿,都得规规矩矩的喊一声“蒋老师”。
于是,小蒋老师在十字村的威望,直追老宋!
最巅峰的时候,威望高到什么程度呢?
小蒋只要背着手在村里溜达一圈,甭管上学家去,不敲门直接推门就进,主人非但不会觉得不妥,反而还会眉开眼笑的让座,还非要热情的留饭。
村里的一些大事小事,婚丧嫁娶,小蒋老师必须是请到的贵宾,要坐主桌的。
年轻后生结婚娶媳妇,生孩子这些大事儿,必须要请小蒋老师当个主婚人,生了娃儿,若是能让小蒋老师给取个名儿,那才叫妥当!
小蒋在十字村里待到了二十三岁。
那个时候,老宋就已经身子不行了。
家里,里里外外的,也都是小蒋做主。
二十五岁的时候,国家恢复了高考,小蒋按照老宋的嘱托,参加了那次高考。
靠着在乡下这些年,自学高中课程没有荒废掉,又靠着在村里当了这些年的老师,每天和课本打交道的那份熟稔,成为了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
是的,二十五岁参加高考。
那年月,别说二十五岁的高考生,四十岁的都有!
考上的也不是什么名校,一个师范大学。
不过呢,在去大学报道之前,小蒋在十字坡,把婚结了。
娶了宋巧云。
成亲那天,全村动员了起来,那场面,虽然不奢华,但是却热闹非凡。
婚宴上敬酒的时候,十字坡全村的半大孩子。
下到五六岁,上到十四五,有一个算一个,一共二百四十三人,全部排队站在了小蒋老师面前,规规矩矩的喊了一嗓子:“祝蒋老师和宋师娘,百年好合,早生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