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也不客气,直接说着了:
“太上皇久在瓦剌,并不是什么好事,忠国公肯定明白朕加他四镇总督的目的,朕相信有四镇兵马,忠国公肯定能够拿下瓦剌,迎归太上皇,但是粮草辎重,兵员调动,御史监察,还要三位先生多多费心。”
三人恭敬领命。
朱祁钰又吩咐了几句,三人也都一一做了应答。
君臣论了会子话,于谦终是忍耐不住:
“陛下,忠国公节制四镇兵马,提调一应文武官员,这权利实在过大,是否应加以限制?”
老王文扯着胡子说了:
“老臣心忧杨善惨死瓦剌,愿为巡抚御史,监察忠国公军。”
朱祁钰摆了摆手:
“此差遣是临时调派,不是常制,倒也没有必要派王先生这样的提督大臣。”
“于先生过滤了,此是临机提调,为迎归太上皇一事而设,临机特办,忠国公为国为民,难道于先生还怀疑他吗?”
于谦向朱祁钰长身而揖:
“陛下,臣非为忧心某位臣工,自忠国公一来,陛下屡次打破常制,非是一次,忠国公忠心爱国,臣深明其心,然而若此差遣成了常制,后续继任此差遣的大臣,有了谋私之心。”
“则社稷倾覆,只在顷刻之间。”
朱祁钰点了点头:
“朕知晓于先生之心了,此事容后再议,朕邀你来,是为宣府大同兵员调动,粮草供应一事,于先生回去之后,一定要叮嘱兵部各清吏司,配合好此次北上之事。”
于谦只得领命了。
圣旨传到大同的时候,苏城正在调动诸处兵马。
宣府地处前线,陆续占据开平、大宁一线,驻军连续增多,兵员开始陆续向前,自草原北上的道路必须要打通,锦州、黄泥洼一线必须要全部占据,所部兀良哈人必须臣服。
自黄泥洼向西,到哈拉和林这一线,有很大可能成为一线主战场,自己到时候与瓦剌大军的厮杀,就会在这一片地区展开。
打通这一线的草原的任务,可以交给宣府军去执行,孙勇不是给自己要出兵权吗,这次可以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