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圣人悟道

作者:未风尘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前贤朱夫子朱熹便提出,理在物上面,故而才会有格物致知。

另有先贤陆九渊提出了与当朝主流不符的言——理在心里。

直到王阳明龙场悟道,一种基于先贤又超脱的理论提出,为当代死寂一潭的儒学带来的了光明。

简而言之,他这是给王守仁提供了一个思路。

用后世的话来说,那便是催化,直接将王守仁往心路上面领。

如果王守仁参透心学的开端,一个新的流派便会在最短时间内发扬光大,影响整个大明,影响未来。

在后世,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大教育家名作“行知”,也是因此而来。

自然,也有“一生俯首拜阳明”等经典典故,影响深远,门徒广传四方。

大军不急不缓的向着霸州而去,待得天色渐黑,也才行了五十里。

宁远一挥手:“安营扎寨,该吃吃,该喝喝!酒肉不限!”

后面的众多将士齐声欢呼。

正常来说,行军打仗,是不允许喝酒的,这是历来已有的规矩。

可在大将军这里,没有规矩,吃喝随意!

当晚,许多将士都喝多了。

宁远也带着几分醉意,写了一份书信,命驿站之人快马加鞭送往霸州知府衙门。

内容很简单:本将军已率领十万将众,赶赴霸州,知府大人稍安勿躁。

一侧,王守仁自是见到宁远的一举一动,不由得惊奇万分:“公子此计谋,高啊!”

宁远笑了笑:“某听闻,江西广信有一人,姓娄名谅,其有一子,曰娄性?”

王守仁点头:“不错,不瞒公子说,娄谅乃是学生启蒙大宗师,格物致知正是大宗师所教诲。”

宁远不由得眼冒亮光:“某又听闻,娄亮有一孙,曰娄素珍,可婚嫁否?”

王守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